这个动作喝饮料,相当于给水接种细菌,很多人都在做!
有糖有奶的饮料,有营养的东西人和细菌都喜欢,但矿泉水和茶,真的也会长微生物吗?
看文章前,我们先来答个题:
下列已经拧开过瓶盖的饮料中,哪一个容易长出细菌等微生物?
A.🍊果汁
C.🏋运动饮料
B.💧矿泉水
D.🥛奶茶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开始挠头了:有糖有奶的饮料,有营养的东西人和细菌都喜欢,但矿泉水和茶,真的也会长微生物吗?
正值菌菌活跃的酷暑,让我们来看看容易变质的饮料都有哪些,以及让饮料容易变质的雷区,你踩了三个还是五个。
饮料变“王招菌”,白水和茶也难免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买了各种塑料瓶装的饮料,包括:
采购清单
· 3 种碳酸饮料
可乐、无果汁汽水、含果汁汽水
· 2 种含乳饮料
奶茶、牛奶咖啡
· 3 种果汁
橙汁、苹果汁、番茄汁
· 3 种运动饮料:
糖度 4.5、糖度 6.7、糖度 7.8*;
· 4 种茶饮料
红茶、绿茶、乌龙茶、混合茶
· 矿泉水
*糖度(Brix)是饮料指标的常用单位。糖度为 1,代表与 1 克蔗糖溶于 100 克溶液产生的折光率相当的浓度。
嗯,基本上涵盖了市面上所有饮料种类,很全乎了。
首先是实验的第一组,“倒一半组”。
研究人员把饮料打开,倒出来一半,再拧好盖子放在常温环境里。然后在第 1 天、第 3 天、第 6 天、第 14 天,分别测定饮料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结果发现,多数饮料中都发现了微生物,最令人吃惊的是,矿泉水和茶饮料中也检出了微生物!这要是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吨吨喝下了细菌培养液呀!
再来看实验的第二组,“喝一半组”,结果更加令人惊讶!
这回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打开饮料、嘴对着瓶口喝掉一半,再拧上盖子放置在常温中,并用同样的方式测定微生物。
结果如下:
😨和“倒一半组”相比,“喝一半组”饮料更容易检出微生物,而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变多;
*倒一半组每种饮料的样本量为 20 **喝一半组每种饮料的样本量为 22
😨不少饮料在放置的第 3 天,菌落数量就比第 1 天多了许多,甚至接近峰值;
😨“喝一半组”中微生物检出率最高的几种饮料,依次是奶茶、混合茶、牛奶咖啡/乌龙茶、矿泉水、番茄汁/绿茶。
是谁经常把喝不完的饮料随手放桌上?是你是我!是谁拿起放了三天的饮料就喝?是你是我!是谁以为白水和茶没糖没奶不会变质?是你是我是大家!
有这些体质的饮料,更招菌!
开盖后的含乳含糖饮料容易滋生细菌,这个很多人都知道,那白水和纯茶变质腐败的原因呢?
事实上,不止营养,还有很多条件都会让饮料更容易变成细菌水。
1
有营养
微生物也是生物,也喜欢大吃大喝!相比用香精色素调制的饮料,加了果汁、糖、牛奶、椰奶等原料的饮料富含各种营养,更是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理想场所。
补充个冷知识:营养含量高低,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及速度没啥必然关系——换句话说,低糖饮料中的微生物,不一定长得比高糖饮料中慢,毕竟微生物个头那么小,给一点点糖就足够吃饱了!
回到上文中的疑问,为什么矿泉水放久了也会长微生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依然有少量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物质和碳酸盐,对于一些微生物来说,已经足够吃喝和繁殖啦。
2
pH 值不够低
大多数食品中的致病菌,都不喜欢 pH 值小于 4.6 的环境,所以相比 pH 值低的饮料,pH 值中性或偏高的饮料更欢迎微生物。
我们常喝的饮料中,汽水、运动饮料、大部分果汁,pH 值都小于 4.6,单论 pH 值的话长菌风险不那么高;甜甜的热带水果果汁、茶饮料、绿豆汤、薏米水、奶茶等,pH 值一般高于 4.6,在 pH 值上属于招菌体质了。
再回一下实验:各种果汁中微生物最欣欣向荣的是番茄汁,这些果汁中 pH 值最高的也是番茄汁。
但也不是说 pH 值低就能杜绝微生物啊!一些耐酸的微生物可以在偏酸的汽水、果汁里生长,好在大多只是引起浑浊、异味、变色等,一般不容易致病。
3
没气泡
装备二氧化碳后,饮料的抑菌能力开始提升:
二氧化碳的加入降低了饮料和饮料瓶中的含氧量,直接拒掉了许多需要氧气的微生物;
二氧化碳溶于水变成碳酸,降低了饮料的 pH 值;
充气形成的高压环境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所以相比充入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没气泡的饮料更容易长微生物一些。不信你翻回去看看开头的实验,可乐的养菌能力是不是低到让人意外?
4
放在室温中
室温养菌,这个不用多说吧?最近很多人自己在家煮绿豆汤,发现不过一个下午,绿豆汤就馊了,这里面大概就有温度的原因。
网友熬的绿豆汤,已经发黏冒泡了丨图源:某社交平台
绿豆汤煮好,得从 100 摄氏度开始放凉再喝吧?稠稠的绿豆汤降温慢,加上营养丰富、pH 值又比较高,在你入口前就给了微生物大量的时机钻进去搞破坏。
还有的人用电饭锅煮绿豆汤,然后按下保温键想慢慢喝。但保温键不是保鲜键啊!一些电饭锅的保温,刚好营造了微生物喜欢的湿热环境,而且电饭锅的密封效果也不行,盖子顶上的气孔不仅能放气出去,也能放微生物进来。
5
引入了微生物
瓶装、罐装的饮料,在生产和包装时经过了灭菌处理,即使开盖后打破无菌环境,微生物的起跑线还是要低一点,相对来说风险较低。
但要是像上面的实验中那样,开盖后嘴对着瓶子喝了一口,相当于用嘴给饮料接种了微生物,风险又上去了!
现做的奶茶果汁、自己熬的绿豆汤酸梅汤养生水风险更高,不仅食材没有灭菌步骤,厨房工具和容器的灭菌也不算太彻底,饮料中的微生物有更高的起点,长起来自然更快。
一口气喝不完两杯的话,买一送一的奶茶就别要了,否则在旁边放几小时后,送的那杯奶茶就是请微生物喝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脑子晕晕的?我们总结了4句话,帮你夏日喝水不窜稀:
1.防止饮料变质的最好方法是一口气喝掉;
2.一口气喝不掉?倒进杯子里喝,或者买小瓶装;
3.现做的奶茶果茶养生水,冷藏超过 12 小时也别喝了;
4.开盖放了 3 天的饮料,直接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