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洗澡,真的容易让孩子睡得晚、不肯睡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睡前洗热水澡,能让人放松下来,更容易入睡。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睡前洗热水澡,能让人放松下来,更容易入睡。
但现实却是:
本来孩子有点困了,一洗澡就兴奋,反反复复在床上蹦迪;
图片来源:giphy
洗澡了,吹头了,在床上反反复复折腾 1、2 个小时才睡着......
图片来源:giphy
以为按下睡眠键,结果给娃插上了快充线。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都说洗热水澡能解乏、帮助入睡,怎么到自己家娃身上就不灵了?
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扰,很可能是因为洗澡的时间不合适——
千万别在临睡前洗澡
洗热水澡能帮助入睡
但要 1~2 小时才会起效
在这里,先还洗澡一个清白:洗热水澡,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入睡。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些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强烈的光线会推迟入睡时间。
除了光线之外,人体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睡眠启动开关,那就是核心体温——身体内部的温度。
人的核心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都有升有降,孩子也是这样。
核心体温,和睡眠有着紧密的关联。
每当晚上入睡后,核心体温就会下降,白天起床后,核心体温又会升高。生理学方面的大量研究也发现,核心体温的下降,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触发催眠机制,让我们感到困倦。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自然的「冷却」过程,有助于放松身体和大脑,进而促进睡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洗澡之所以能助眠,关键点就在于——「降低体温」。
洗完热水澡明明就感觉很热,是怎么帮身体降温的呢?
洗热水澡,会提高身体的温度。当体内温度超过平常值,我们的身体就会自动启动降温程序,通过皮肤去散发出多余的热量。洗澡以后,我们通常会觉得浑身很热,就是身体在散热降温。
身体散热,也会慢慢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核心温度的下降,进一步触发困意。
洗澡,让体温经历一波「先升后降」,让这波下降来触发体内的催眠机制,让人容易入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洗热水澡确实能帮助入睡,但促进睡眠的效果并不立竿见影。洗澡后体温先升后降,助眠效果需要洗澡后 1~2 小时才会显现。
这个原理,在孩子身上同样成立。
临睡前洗澡
不仅让孩子体温变高
还可能干扰褪黑素分泌
临睡前洗澡,不仅会暂时提升核心温度,还可能会打断褪黑素「施展困意魔法」。
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成熟,通过血流把热量从体表散发出去的能力比较弱,散热相对缓慢。
在洗热水澡以后,孩子需要的平复时间要更久一些。
刚洗完澡体温比较高,孩子反而容易因为热得烦躁,不容易入睡。
图片来源:giphy
而且体温升高,还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
很多人都知道,褪黑素是一种和睡眠息息相关的激素,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有研究发现,人体的核心温度、褪黑素和睡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洗澡引起的体温升高,反而可能抑制短时间内的褪黑素分泌,进而推迟入睡时间。
因此,临睡前洗完澡后,容易出现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情况。
图片来源:giphy
研究表明,体温对褪黑素的影响,在孩子身上可能更为显著。
不同年龄段,核心区体温(深蓝色)、褪黑素(浅蓝色)的波动变化节律 👆
1~12 岁的儿童体温、褪黑素的波动更大
儿童的褪黑素分泌水平,本来就高于成人,他们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因此,洗澡后立即上床睡觉,可能会推迟他们的入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