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盯着同一个字看久了,为什么就不认识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反复写自己的名字时,某个笔画突然变得陌生;盯着同一个文字看久了,竟一时想不起它是啥意思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反复写自己的名字时,

某个笔画突然变得陌生;

盯着同一个文字看久了,

一时想不起它是啥意思了


图片

别担心,

这不是记忆力衰退,

而是大脑在悄悄摸鱼

心理学上管这叫 “语义饱和” 

简单来说就是:

同一个字看太久,

大脑识别系统会暂时罢工


图片


大脑认字系统

为什么会突然卡壳?


早在1960年,

便有研究者将这种现象

命名为“语义饱和”。


图片

首先,

我们的大脑识别汉字,

其实分两步:

先看字形,

比如” 的偏旁部首;

再关联到它的意思

—— 那是毛茸茸、

会喵喵叫的动物。


图片

这就像工厂的流水线

前道工序处理笔画、

识别字形,

后道工序则匹配语义、

关联含义,

分工清晰明确。


长时间盯着同一个字看时,

眼睛会持续接收

这个字的字形信息,

这会让大脑中负责处理该字形的

神经元反复被激活。

这些神经元

不断向神经中枢传递信号,

促使神经中枢反复调取

记忆库中的相关信息。


图片

但在短时间内经历这样的

高频重复过程后,

神经元会因过度工作而疲劳。

它们会逐渐减少对刺激的响应,

到最后甚至“罢工”,

不再向神经中枢传递信号。


图片

哪些字词更容易

发生语义饱和呢?


研究发现,

带有中性情感的字词

最容易出现语义饱和现象,

而最不易发生语义饱和的

是带有消极情绪的字词。

这与不同情绪色彩的

字词对人的意义权重差异有关


中性词往往缺乏深刻的

情感联结或关联性。

比如像桌子”“窗户” 

我们日常频繁使用却很少投入情绪,

反复凝视时,

大脑也就懒得持续关注了。


图片

而像危险”、“剧毒这类词,

天然带有警告属性,

大脑会主动维持对

这类词语的语义敏感度,

从而减少语义饱和的发生,

即便反复接触,

我们也能较快识别它的含义


另外,

已有学者发现,

 语义饱和能有效抑制演讲焦虑。

对于那些口吃的人来说,

不断地重复一 些单词,

使大脑神经疲倦,

也可以弱化由此产生的焦虑感。


图片

这种现象 

不止出现在视觉里。


我们的所有感官

都懂这套“偷懒”逻辑

比如照镜子超3分钟,

会觉得自己脸变形了

慢慢就觉得不认识

镜子中的人了,

这是面部识别细胞累了;


图片

连续闻咖啡香,

时间久了就没感觉了

这是嗅觉受体开始摸鱼

老祖宗早说过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

久居鲍市不闻其臭

其实就是嗅觉的语义饱和。

这本质是大脑的 “节能方案”

对重复信息降低敏感度,

好集中精力处理新情况。


原来这些看似奇怪的小瞬间,

都是大脑在默默守护我们呀!



图片


作者:四月

参考文献:

[1]邹悦. 汉字语义饱和与字形饱和的研究[D]. 导师:葛鲁嘉. 吉林大学, 2020.

[2]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突然就不认识了?[J]. 中学时代, 2024, (13): 48.

[3]宇夏. 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J]. 学生·家长·社会, 2024, (01): 23-24.

[4]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好像就不认识了[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21, (10): 3.
[5]郭燕. 为啥字看久了不认识[J]. 解放军健康, 2017, (02): 19.




146321
盯着同一个字看久了,为什么就不认识了?
1130
蝌学问答
新闻
上海科协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