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很开心,为何还会失眠?6个措施来解决→
假期外出旅游是很多人的选择,一般来说,旅游使人精神愉快、睡眠质量提高,但有些人在旅途中却出现失眠,尤其是到了南北差异大的地方。明明已经很疲惫了,为什么还睡不着呢?
假期外出旅游是很多人的选择,一般来说,旅游使人精神愉快、睡眠质量提高,但有些人在旅途中却出现失眠,尤其是到了南北差异大的地方。明明已经很疲惫了,为什么还睡不着呢?
旅游为何会失眠
1.“认床” 在陌生环境下第一次睡眠不如熟悉环境中睡得安稳踏实的情况,被称为“首夜效应”。当身体试图进入休息状态时,大脑的左半球会比平时更加“警惕”,并对外界刺激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反应,这其实也是一种身体防御机制。
在我们不清楚陌生环境是否安全时,这一防御机制会自发启动,用于监测任何可疑的状况。所以,我们在陌生环境下才会“认床”,睡得不那么安稳,而在熟悉的环境中睡眠质量更好。
2.情绪过于兴奋 人在旅途中,每天都会体验新的事物。身处异地,处处皆感新鲜,精神总处于兴奋状态;夜晚或沉湎于白天旅游的回忆,又憧憬着来日饶有趣味的游程;或因次日赶车时间较早,担心晨起误点。这些精神因素皆有可能会导致失眠。
3.生物钟发生改变 人外出旅游时,常因行程需要而作息时间不同于平日,导致生物钟发生改变。有时需要早睡早起,就寝时间太早,还没到有困意的时间点,人在床上等待入眠时,可能会越等越难入睡,甚至越等越焦虑,从而导致失眠;有时可能到了平常的就寝时间,但正是夜生活精彩的时刻,从而影响了就寝时间,导致失眠。
4.身体过度疲劳 近年来,还兴起了“特种兵式”旅游,旅游者在短时间内打卡不同地点,行程密集,容易导致身体过度疲劳,进而出现失眠。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谨慎安排行程,量力而行。

如何应对旅游失眠
1.营造熟悉的就寝环境 人的嗅觉系统中,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记忆。身处于酒店的陌生环境下,人体的神经系统会潜意识地变得警惕性增加及兴奋、紧张。因此,可以从改变就寝环境入手,如带上有自己熟悉味道的床单、被套或睡衣,晚上入睡时闻着自己熟悉的味道,能使自己的紧张、不安缓解下来,更好地入睡。
2.保持规律的作息 在外旅游时,最好保持原有的作息规律,让身体的生物钟不被打乱。规律的作息不仅能使自己在旅途中减少失眠困扰,还能让我们在回归工作时避免“周一起床困难综合征”。
3.白天的行程尽量轻松愉悦 一般来说,疲劳是睡眠的“催化剂”,不少旅游者经过一天的劳累,会睡个好觉。但也有不少人由于疲劳过度,神经调节失衡,反而彻夜不眠。还有的旅游者,平时不怎么运动锻炼,无法承受旅游中超负荷的运动量,一天下来腰酸腿痛,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因此,白天的行程尽量不要安排得太满,不经常运动的小伙伴也要尽量避免高强度的旅程,如爬山、徒步等。
4.调整呼吸,平复兴奋的情绪 “先睡心,后睡眼”。所谓“先睡心”,即睡前一定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兴奋、激动。若在睡前规划次日的行程安排,不仅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会“伤神”。为调整睡前情绪,旅游者可以使用呼吸放松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关注自己的呼吸节律,尽量放慢呼吸。
5.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身体 睡前先使自己的身体放松,才能使自己夜间睡得更安稳。若因腰酸腿痛而影响睡眠,旅游者可以在睡前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6.提前准备,应对特殊的地理环境 常居平原地区的人初到高原地区容易发生“高山性失眠”,主要因缺氧出现夜晚入睡困难,辗转不安,睡眠浅且多梦易醒,白天精神疲劳,昏昏欲睡,情绪易激动,并伴有躯体症状。此时,适当吸氧有助于改善上述不适症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气养血、健脑安神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