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患上这种视力退化疾病等于被判“眼部死刑”?新研究说:不一定!

谈及衰老引起的种种身体退化,视力退化无疑是最令人心碎的现象之一。

谈及衰老引起的种种身体退化,

视力退化无疑是

最令人心碎的现象之一。

干性黄斑变性

作为中老年视力的头号“杀手”之一,

不可逆视力下降主要病因。

但确诊了该种疾病,

就等于被判了“眼部死刑”吗?

近日,发布于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

发现了一种对抗失明

“硬核科技”:

仅需一块比头发丝还小的人工晶片

就能让多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图片

01

干性黄斑变性:

不可逆失明中的“战斗机”

干性黄斑变性

是年龄引起的退行性失明疾病

目前尚无治愈手段。

患者中央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会经历“慢性死亡”

让他们逐渐丧失中心视力。

图片

“疾病严重的患者认不出人脸、

无法阅读、无法驾驶汽车、

无法看电视。”

研究团队负责人霍尔茨说。

然而,凶险如它,

也给患者留了一线生机——

已经死亡的感光细胞

会将光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这些信号被传递到其他

视网膜神经元

然后再发送给大脑的视觉处理区域。

而恰恰由于视网膜神经元

在这类疾病中“幸存”,

科学家们猜测,

可以通过对视网膜进行电刺激

来使患者恢复视力。

于是,

一种植入在视网膜上的晶片

便闪亮登场了。


02

小小晶片,如何通向光明?

你能相信吗?

小小一块长宽2微米、厚度30微米的

人工晶片,

就可以成为失明患者

黑暗世界里的一座“灯塔”。

PRIMA晶片的突破之处在于,

它告别了以往

视网膜植入设备的繁琐线路,

无线设备。

那么,它究竟如何运作?

使用者需佩戴一副眼镜,

眼镜上配有镜头,

在捕获外界图像的一瞬间

将其转化为红外线信号。

晶片接收到这一信号,

再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刺激视网膜。

图片

更神奇的是,

患者还能通过一个外接遥控器,

自由地缩放画面、

调节对比度和亮度等——

这一切,

就像在眼底上演的科幻大片。

植入晶片一年后,

32名受试者的视力变化

令人欣喜——

其中26名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改善,

能够多看清视力表的两行。

大多数患者已能重新享受阅读的乐趣,

可以自如地查看信件和报纸。


03
研究尚存局限

然而,我们也应当

理性审视该研究的局限。

患者在植入晶片的同时

也会进行视力康复训练,

而研究团队并未对这一要素

进行控制变量。

因此视力提升的真正“功臣”,

究竟多少归功于晶片,

多少归功于训练

有待考证。

此外,

该设备的分辨率有限,

且只支持显示黑白图像

这也导致使用者

难以实现真正流畅、快速的阅读体验。

对此,霍尔茨坦然承认:

“有了重大突破,

才会有后续改进的机会。”

他的研究团队并未止步——

比PRIMA性能更强、

像素更高的晶片在研发中。

他们的目标是研发出

能显示彩色图像的晶片,

让失明患者重见世界的缤纷。

图片

04

守住光明,

有效远离干性黄斑变性

在等待医学发展的同时,

我们又能做什么来预防不可逆失明?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有四点小贴士:

01

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

(如深色绿叶蔬菜、黄色水果、鱼类等)

图片

02

 进行合理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图片

03

 控制血脂、血压和体重

图片

04

 定期进行视网膜和黄斑的检查

图片

图片

保护视力不仅需要

前沿科技的保驾护航,

更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控制。

愿我们的心灵之窗

永远保持明亮,

将世界的美好尽收眼底。


153951
患上这种视力退化疾病等于被判“眼部死刑”?新研究说:不一定!
1129
趣味百科
新闻
上海科协
蝌蚪五线谱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