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真的很怕鸡”!禽类恐惧症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恐鸟症”,其学术名称叫做禽类恐惧症(Ornithophobia),确确实实是一种心理障碍,它属于动物型恐惧症(Animaltypephobia)中的一种,跟很多人会害怕蛇、蜘蛛和昆虫等动物是一样的,只不过害怕这些动物的人更多,大家也就司空见惯了。
左滑查看更多,图源:某社交平台
不要嘲笑 Ta
Ta 需要理解和支持!
· 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例如害怕鸽子、鸡鸭,甚至只是它们的叫声等。
· 一旦面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几乎总会立即引发强烈的恐惧反应,例如心慌、出汗、想要逃离等。
· 主动地回避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比如拒绝去有鸽子的广场,在无法避免时会感到极度痛苦。
· 这种恐惧与特定的事物或情境实际可能造成的危险不相称,例如鸽子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患者还是会感到很害怕。
·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 6 个月。
·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会引起强烈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受到严重影响,比如因为害怕路上的鸟而无法去上学上班等,且能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的影响,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强迫症等。
恐惧,源自这两个方面!
1
天生容易恐惧的大脑
2
早期形成的条件反射
三个方法缓解对禽类的恐惧!
1
渐进暴露法
· 按照最不害怕到最害怕,对恐惧事物或情境进行排序,例如从轻到重分别是“想象鸟的样子→看鸟的图片→看鸟的视频→看笼子里的鸟→摸一只鸟”。
· 先从最不害怕的等级开始进行反复练习,例如想象鸟的样子,并用 1-10 分记下自己恐惧的程度。
· 等自己习惯这一等级的恐惧,对此感到不那么害怕了,再尝试接触更高恐惧等级的刺激,例如看鸟的图片和视频等,直到自己能够与鸟儿共处而不会感到过度紧张。
2
放松训练法
· 深吸气:通过鼻子缓慢地吸气,在心里默数 4 秒。
· 屏息:屏住呼吸,持续大约 7 秒。
· 缓慢呼气:通过嘴巴缓慢地呼气,持续大约 8 秒。
· 循环呼吸:重复以上步骤,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的自然变化上,每次持续练习 5-10 分钟。
3
认知调整法
· “我害怕的情况,真的会发生吗?通常来说其发生概率有多大?”
· “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会怎么样?我能怎样应对呢?”
· “我以前有多少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但最后其实也没事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