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我愿称之为最可怕的酒!
害,啤酒算什么酒,解渴用的,小麦果汁儿罢了,最近戒酒了,只喝啤酒调理一下。
吨吨吨~嗝——
又是一年啤酒季。🍺
手指抠住拉环,刺啦一下,泡沫翻涌,麦香四溢。咕咚灌下几口,暑气顿消,配上烧烤小龙虾,身心都爽朗得冒泡。
图片来源:网络
夏天的快乐,仿佛就藏在这层层气泡中。夜宵摊上,三斤起步;露营野餐,一箱打底。连回收啤酒瓶的都跟着发了横财。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提起啤酒,总觉得它酒精度数低,完全不当回事:
「害,啤酒算什么酒,解渴用的」
「小麦果汁儿罢了」
「最近戒酒了,只喝啤酒调理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的确,啤酒就这样披着温柔无害的外衣,骗过了无数人的防备。
于是很多人喝了一罐又一罐,干了一杯又一杯,最后身体垮了,嫌疑人盘算了一圈都盘算不到啤酒头上。
图片来源:网络
而你可能想不到,啤酒是最最「背刺身体」的酒——
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高过烈酒
升糖能力是可乐的 2 倍
高尿酸和痛风风险在所有酒中遥遥领先!
图片来源:网络
好一个酒中「健康刺客」!
啤酒不烈,却最伤身
你可能一直以为:啤酒酒精度低,顶多长点肚子,哪有烈酒伤身?
可一项对近 50 万人、追踪 7 年的大型健康研究,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1]
研究控制了饮酒量、饮酒频率、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混杂因素,发现在所有酒精饮品中,带来健康风险最多、最重的,不是烈酒,而是啤酒——
全因死亡风险 ↑ 56%
心血管事件 ↑ 25%
缺血性心脏病 ↑ 12%
脑血管病 ↑ 63%
癌症 ↑ 14%
而酒精度数最高的烈酒,虽然也不安全,全因死亡风险上升 47%,但几项风险都被啤酒「超车」。
图源:文献[1]
这还不是拼酒拼出来的风险。研究明确指出:即使少量饮用,上述风险也会增加。
换句话说,哪怕只是日常小酌,风险都在累积。
啤酒,液体面包,升糖超高
啤酒,喝起来不甜,也没添加糖,但升糖反应却高的让人想都想不到。
一项实验曾让健康成年人分别喝下四种饮品[2]:
● 含酒精啤酒(4.5%)
● 无醇啤酒
● 葡萄糖水
● 葡萄糖水+酒精
然后监测他们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结果发现:
啤酒升糖指数(GI)竟然到了 119,比葡萄糖水(GI = 100)还要高出一截!胰岛素反应也格外强烈,高达 130!
饮品 | 升糖指数(GI) | 胰岛素指数(II) |
啤酒 | 119 | 130 |
无醇啤酒 | 80 | 88 |
葡萄糖水(基准) | 100 | 100 |
葡萄糖水 + 酒精 | 119 | 121 |
不只是实验室里啤酒升糖猛,在真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一项 2106 名成年人的饮食调查发现:那些平时偏爱喝啤酒的人群,整体饮食的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都明显高于其他酒精饮品偏好者。[3]
啤酒在江湖上有个称号——
液体面包 🍞
但你真别当笑话听:原料是麦芽、淀粉,吸收又快;酒精加成,代谢负担大。
比起我们熟悉的高 GI 食物,比如白米饭(GI 78)、西瓜(GI 76)、可乐(GI 63),啤酒几乎成了它们的「升糖倍速版」。
尤其当本身有血糖问题,或属于代谢异常高风险人群(如肥胖),一瓶啤酒下肚带来的升糖反应,可能就会成为压倒身体代谢的那根稻草。
图片来源:网络
升高尿酸、诱发痛风,啤酒最猛
在所有酒类中,哪种最容易升高尿酸、诱发痛风?
对,还是啤酒。
酒品饮料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
图片来源:Strategies for Reducing Purine Accumulation in Beer: From Metabolic Mechanisms to Brew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s
曾有涉及 1.5 万人的研究发现,啤酒和烈酒都能显著升高血尿酸水平,但啤酒的升尿酸能力约为烈酒的 1.6倍[4]:
另一项研究追踪了 40 多万英国家庭长达 15 年[5],分析他们不同酒类饮用习惯与痛风发作的关系[4],也发现,酒类都会增加痛风风险,但啤酒的关联最强。
还有一项今年 5 月份刚出炉的荟萃分析,纳入 24 项研究(其中 7 项在中国)[6],更加明确指出——
升高尿酸、诱发痛风
啤酒就是最猛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偏偏是啤酒这么「猛」?
因为它坏事做尽!
啤酒本身含有较高嘌呤成分(如酵母和麦芽中的鸟苷),摄入后可直接转化为尿酸。
酒精本身还会抑制肾脏排尿酸,让尿酸排不出去,大量滞留在体内。
啧啧,教科书般的「开源节流」。
再加上啤酒喝得速度快、量往往又大,还经常搭配大鱼大肉一起下肚,这么大压力,很容易击穿身体的尿酸代谢系统。
图片来源:网络
喝着喝着,肚子大了,脑子小了
「啤酒肚」可不是笑谈,所有酒类中,啤酒最能增加内脏脂肪。[7]
内脏脂肪可不只顶个肚子不好看的问题,那是潜伏在脏器间,推高血压、血糖、血脂,是多种慢病的「幕后黑手」。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肚子,还有脑子。
很多人以为长期酗酒才会伤脑,其实每天只要一罐啤酒,大脑体积就已经在悄悄缩水了[8]。
一项对 3.6 万名成年人脑部成像的研究发现:每天 1~2 单位酒精摄入(约等于一罐啤酒),就能看到大脑灰质(管记忆、思维)和白质(管信息传输)的体积下降,而且摄入量越大,萎缩越明显。
每天喝酒量越多,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越缩水
左:女性/右:男性
图源:文献[8]
所以别再说「一天一罐没事」,脑子已经在默默付出代价。
你以为是放松,其实在搞崩身体
很多人说,喝啤酒图的就是个轻松。 不辣、不冲、不上头——但问题也出在这三个「不」上。
白酒人们会克制,洋酒人们会警惕,但啤酒呢?
饭后一罐,夜宵三罐,夏天当水喝,一天四五罐都不觉多,甚至直接「踩箱子」整箱喝。
每一口都轻松,叠起来就是莫大的风险。
尤其是这些年,很多人追求更香的酒花、更丰富的麦芽、更绵密的泡沫,开始讲究「精酿文化」。
但许多未经过滤的原浆啤酒、浑浊啤酒和高酒精度的精酿类型,为了风味叠加,往往带来更多麦芽残留、酵母蛋白与酒精负担。
嘌呤可能更高、升糖反应更强、代谢压力也更重。风味升级的背后,是身体在负重前行。
总而言之,
啤酒这家伙,不简单
平时装得跟饮料似的,但谁能想到它玩偷袭啊!一进身体里,就搞各种小动作,全身上下豁豁个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