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天有两个增寿时刻,名中医建议做好7件事

中国人的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不同器官、经脉“当值”。在中医看来,一天中有两个时辰最宝贵,顺应它们养生,就像为生命“充电蓄能”,否则可能悄悄“耗损根基”。

中国人的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不同器官、经脉“当值”。


在中医看来,一天中有两个时辰最宝贵,顺应它们养生,就像为生命“充电蓄能”,否则可能悄悄“耗损根基”。


图片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解读,并教你这两个黄金时段如何调养身体。


受访专家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王世彪


中医认为,晨起如春,像万物生发,活动肢体以助阳气舒展;睡前如冬,像天地闭藏,静心敛神以养阴血归脏。


坚持在这两个时段养护,就是顺应“天人相应”,为长寿筑基。



晨起时:唤醒全身气血



中医认为,卯时(5~7点)肺经当令,这一时段肺功能最为旺盛。如果肺气充足,百脉皆通,神清气爽,自然更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清晨这段时间,人体的迷走神经活跃,副交感神经占主导,是降压、修复血管内皮的黄金期。


图片


当然,不必刻意追求太早起床,可适当推迟晨起时宜激活肺气,吐故纳新,通过深呼吸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清晨时做到以下几点,有助平稳唤醒身体。


缓慢起床,忌起身急


醒后不要急于坐起来,先闭目养神1分钟,搓热双手熨目,温通肝经;叩齿36次,缓慢吞咽口中津液,以补益肾精。


慢慢坐起,在双脚落地前,脚趾做“抓地—松开”的动作,一抓一松为1次,做10次。

        

宜喝温水,忌食生凉


空腹喝温开水200毫升,既能润肺、有效补充体内水分,还可以让血液迅速得到稀释,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更快清醒过来


切记不能喝生水凉水,以免饮冷伤肺。

        

梳头百遍,呼吸排浊


用木梳或手指从额前发际梳至后颈,重点刺激百会穴(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风池穴(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中,基本与耳垂齐平),疏通督脉与膀胱经,升发阳气。


图片


面朝东方,吸气时扩胸,发出“嘶”音,呼气时收腹,发出“呬”(xì)音,重复6次。



睡前:等待身体修复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三焦通百脉,其通畅意味着身体健康。


如果三焦气机不畅,容易导致手脚冰冷。因此,此时宜放松身心,让亢奋的神经和身体逐渐平静下来。


图片


具体做法是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启动身体的夜间修复、排毒、更新程序,有助健康长寿。要想快速入睡,可在睡前做以下几件事。

        

泡脚助眠,调养气血


睡前用约40℃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位最好能没过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图片


可加入一些温经通络、安神助眠的中药,如艾叶、生姜、花椒等,体热者可加菊花、桑叶。


中医视足部为人体根基,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按安眠穴,养心安神


可以揉按“安眠三穴”:


1.涌泉穴。曲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即是涌泉穴,搓热手心揉100次,可滋肾、降火。


2.神门穴。弯曲手腕时,小指侧突起的肌腱外侧凹陷处即是神门穴,用拇指按压30秒,重复3次,能宁心安神。


3.印堂穴。位于额头正中央,两个眉头连线的中点,用食指轻揉1分钟,有舒缓紧张焦虑的作用。


图片


宜“还阳卧”,固肾平肝


睡前闭目盘坐,吸气时默默想象青色,呼气发“嘘”音,可排肝郁之气,重复6次。


然后平躺,双脚掌相对,膝盖向两侧展开,双手叠放于腹部,自然呼吸10分钟左右,帮助阳气内收。


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整个过程中注意放松、量力而行,有膝关节或髋关节损伤的人,不适合做这个动作

        

按阳池穴,疏调三焦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穴位之一,功效是疏调三焦、舒筋通络、清热泻火。


图片


具体方法是:手背向上翘起,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褶皱处的中心位置就是阳池穴,每侧按压3~5分钟。


图片


此外,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也是经典方法,“托天”(掌心向上平举)的动作,可刺激阳池穴。▲


146396
一天有两个增寿时刻,名中医建议做好7件事
1119
每日蝌普
新闻
生命时报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