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边偶遇“蟑螂”?别慌!这是被名字耽误的“海岸打工人”

赶海时蹲在礁石上捡花蛤,脚边突然“唰”地窜过一群黑褐色小玩意儿圆滚滚的身子裹着硬壳,

赶海时蹲在礁石上捡花蛤,

脚边突然“唰”地窜过一群

黑褐色小玩意儿

圆滚滚的身子裹着硬壳,

十几条短腿倒腾得飞快,

没几秒就钻进石缝里没了影。

你是不是心里一紧,

咦?

哪来的“广式双马尾”?


图片

其实你认错啦!

这种常被误会的小生物,

学名叫海蟑螂

但它和你家厨房躲着的蟑螂,

连远房亲戚都算不上。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

这个藏在潮间带里,

被名字耽误的“海岸打工人”。




它和蟑螂真不是一家人


很多人一听到“海蟑螂”里的“蟑螂”二字,就下意识想躲,其实这纯属名字背锅,咱们先给它正个名。


图片

图源:invasions.si.edu


从出身来看,家里的蟑螂属于蜚蠊目,靠偷食剩饭、藏在阴暗角落为生,有时还会携带细菌。但海蟑螂是甲壳纲,和虾、蟹才是真正的亲戚。你仔细观察它的身子,分节的外壳、头顶的小触角,甚至遇到危险时会缩成一团的样子,都和刚蜕壳的小河蟹幼崽有点像。


作者拍摄


更关键的是,海蟑螂一辈子只待在潮间带,就是涨潮时被海水淹、退潮时露出来的那片礁石区。从不会主动往人类的酒店、民宿里钻,就算你不小心把它粘在鞋底带回住处,没了海水的湿润和礁石上的食物,它撑不过半天就会蔫掉。



它是潮间带的“清洁工”

把海洋垃圾变养分



如果你在退潮后的礁石滩上仔细找,会发现海蟑螂总在一堆堆褐藻、绿藻里钻来钻去,像在翻找零食。其实它们不是在瞎逛,而是在干正经活——清理海岸上的有机垃圾。


潮间带是个很特殊的地方。海浪每天都会冲上来大量腐叶、死海藻,还有小鱼、小虾的残骸。这些东西要是堆在礁石上不处理,晒久了会发臭,还会滋生细菌,影响其他小生物的生存。


而海蟑螂的口粮,正是这些别人眼里的“垃圾”。它们的口器像小剪刀,能把大块的腐藻、死鱼虾剪碎,再一点点嚼碎吞下。这些被消化后的有机物,会变成能被海水和礁石缝隙里的土壤吸收的养分。



生存技能拉满

在极端环境里活成“小强”



潮间带的环境其实特别折腾,涨潮时要被海水泡着,退潮后要被太阳晒,遇到台风天还要扛大风浪,偶尔还会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得“透心凉”。但海蟑螂能在这儿活得好好的,全靠一身生存绝技。



首先是跑得快。它的身体只有2~3厘米长,但每秒能跑10厘米,相当于每秒跑自己体长的5倍,比人类百米冲刺的“身位速度”还快。只要感觉到有人靠近,或者察觉到天敌,比如海鸟、小螃蟹的影子,它会立刻朝着最近的石缝、水洼窜,一秒钟就能消失。


其次是耐折腾。退潮后太阳暴晒,礁石表面温度能升到40℃以上,很多小生物会被晒得脱水。但海蟑螂有办法,它们会躲在礁石背阴的缝隙里,还会互相挤在一起抱团保湿。就算不小心脱水了,只要再接触到海水,几分钟内就能恢复活力,像按了重启键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它们还会秒变“穿山甲”。要是实在来不及逃跑,海蟑螂会立刻缩成一个小硬球,它们的外壳能挡住小螃蟹的钳子,也能减少水分流失,等危险过去了再慢慢舒展开,继续找吃的。



海边遇到它?记住这3件事就够了



很多人看到它还是会有点慌。其实只要记住3件事,就能轻松应对:


1. 它一般不咬人:海蟑螂的口器只够啃碎腐藻和软乎乎的死鱼虾,连人类的皮肤都戳不破,就算你蹲在它旁边观察,它也只会忙着“干饭”,不会主动靠近你。


2. 别随便抓它:一方面,海蟑螂身上可能附着礁石上的微生物,抓完没洗手就吃东西,容易闹肚子;另一方面,它是海岸生态的重要员工,抓一只少一只,礁石滩的清洁工作就少了个帮手。


3. 不用怕它跟着你:就算你在礁石上走动时,海蟑螂从石缝里跑出来,也只是在躲避你,不会跟着你的脚步走,它离不开潮间带,就算你不小心把它带到沙滩上,它也会自己爬回礁石区。

下次去海边再遇到海蟑螂时,

不妨放慢脚步,

看看它们怎么在礁石上“赛跑”,

怎么钻进海藻堆里“干饭”,

说不定你会发现,

原来这种被名字耽误的小虫子,

还挺可爱的。


151311
海边偶遇“蟑螂”?别慌!这是被名字耽误的“海岸打工人”
1129
趣味百科
新闻
上海科协
蝌蚪五线谱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