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踩乱喂乱扔乱挖不是亲近自然,十一出游别这样!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会开花的高等被子植物,看似微不足道。
从唐家湾濒危的海草床,到可可西里路边体态臃肿的狼群;从扎到保护区的露营地,到被挖秃的山坡……
它们无不在提醒我们:用不友好的方式“亲近”自然,随时都可能成为压倒脆弱生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今年的主题是“旅游与可持续转型”。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做好可持续旅游的准备?让我们对乱踩乱喂乱扔乱挖的不文明“亲近”自然行为say no,用可持续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
潮水刚刚退去,湿润的沙滩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人群弯着腰,目光紧锁滩涂,搜寻着蛤蜊、小蟹或是其他被潮水留下的“宝藏”,不时还刷几下手机:“社交媒体上说这里‘炒鸡’适合赶海,有博主挖得盆满钵满,那我应该也能吧!”热闹之下,一片片随波摇曳的、不起眼的海草床,却面临“渡劫”。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会开花的高等被子植物,看似微不足道,但连片的海草形成的海草床具有净化水质、稳固底质、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等重要生态功能,且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这使其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有“活恐龙”之称的贝克喜盐草是所有海草中最古老的两个世系之一,是水鳖科喜盐草属的小型海生草本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与大熊猫同等级别保护的易危(VU)物种,被认为是10种具有灭绝风险的海草种类之一。
珠海市唐家湾鸡山桥一带是珠江口西岸已知的唯一一块贝克喜盐草的海草床,在2008年被发现时面积达7.6公顷以上,支撑着珠江入海口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多种底栖生物在此繁衍生息,杓鹬、矶鹬和环颈鸻等小涉禽在此觅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鹭也常有记录。
今年7月,自然之友得知唐家湾沙滩将举行面向公众的“赶海摸鱼比赛”,以珠海本地潮间带(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到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的地面之间的范围)常见海洋生物图鉴卡为指引,按照规定时间内捡拾的海洋生物和垃圾重量进行排名。自然之友注意到赶海比赛区域与贝克喜盐草海草床区域以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存在重合,且贝克喜盐草属于种子植物,若赶海活动规模大、密度高、持续时间长,甚至鼓励以量取胜,赶海参与者不可避免地会无节制挖掘、踩踏海草床区域,破坏贝克喜盐草的种子库,影响海草床的自我更新恢复,同时也有可能误采误挖贝克喜盐草,加剧该区域贝克喜盐草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崩溃。情况紧急,自然之友立即向主办方发出取消比赛的建议信。主办方在收到建议信后非常重视,及时决定取消原定比赛,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贝克喜盐草的生态价值,倡导公众参与海洋保护,避免了贝克喜盐草海草床可能招致的生态灾难。
这次贝克喜盐草海草床的生存危机暂时解除了,但由于唐家湾海草床并未被纳入保护区,属于开放型区域,与社交媒体营销下的唐家湾赶海“圣地”相重叠,赶海火爆带来的人流过载与无差别的挖掘仍可能继续上演。近年来,娱乐化、无序发展的赶海活动,尤其是高密度赶海人群的踩踏和挖扒等行为,已经导致唐家湾贝克喜盐草海草床大面积萎缩。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这片海草床相较于2019年缩减了90%以上的面积,一度只剩下0.041公顷,而小X书热搜关键词“赶海”近一个月的月均搜索指数(该指数越高代表搜索热度越高,以下简称搜索指数)为69.1w,以“赶海”为主题的前25个关键词竞争度均为“高”。
2019年与2023年的珠海贝克喜盐海草覆盖范围面积对比丨无境深蓝
其实赶海过程中也不乏危险因素存在——如被尖锐物划伤,在海水里感染发炎等,且赶海所获最终会因为“不知道能不能吃”“养不活”“不想养”而被倒进垃圾桶,那挖空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
被赶海人群踩踏的贝克喜盐海草丨无境深蓝
绿色箭头处直观可见被铲起的贝克喜盐海草根茎丨无境深蓝
当我们专注于“收获”的重量,眼中只有“战利品”时,是否有注意到脚下支撑着无数海洋生命的、有着亿万年历史的“活恐龙”,并说一声:“很高兴认识你”?还是只留下了无法挽回的伤痕,然后转身离去?
类似的情况也在各地以其他形式发生着——在户外随意投喂野生动物、在保护区露营留下垃圾、随手采挖野生植物……我们亲近自然的热情,有时正以不自知的方式,伤害着我们心之所向的风景。
随着追赶潮流或流量的人慕名前来,可可西里被频繁投喂的网红狼体型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引来更多同伴到路边等待投喂,直到2024年12月23日其中一只狼被大货车不慎压死——投喂行为不光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觅食能力,也会降低它们对车辆和人的警惕性。
网红狼主动靠近人类乞食丨央视新闻
在昆明滇池上用面包投喂红嘴鸥已经成为“必打卡”事项,本该捕食小鱼等的海鸥习惯了食用人类的高热量食物,而人工投食带来的许多食物残渣和大量群集红嘴鸥排出的粪便,加剧滇池底泥富营养化;同样被投喂的还有野外的土拨鼠、鸭子等等,其中野外鸭子和水鸟如果食用了过量人类投喂的面包,可能会患上一种叫“Angel Wing”的疾病(可在自然之友公众号内搜索该关键词,阅读相关文章,见下图)。
真正的喜爱,或许是保持距离,静静欣赏它们自然觅食的英姿,在心里默念:“很高兴认识你,有缘再见”,不打扰它们的生存法则。
与过去的“风餐露宿”不同,随着露营热潮的兴起,当下的野外露营愈发精致,带电源、拉天幕、摆投影、搞餐车、弄烧烤……截至2025年8月11日,小X书露营话题热度为70.5亿次浏览,露营装备为18.5亿次。然而越来越多的自然景区在游客离去后沦为“垃圾场”,比如今年5月曾有网友反映乌鲁木齐王家沟谷露营人员多,留下大量垃圾,露营活动也破坏了沟谷脆弱的生态环境如6月在内蒙大青山甚至出现户外团挖深20厘米以上的沟,铺锡纸搞烧烤的情况,高温烧过的地皮没法在短时间内恢复。
乌鲁木齐王家沟谷,街道和社区干部、志愿者在清理垃圾丨新疆图片库
露营的舒适度提高或许不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我们享受完自然的馈赠,是否能将“很高兴认识你”的善意转化为行动,带走所有不属于这里的东西,让营地恢复如初,期待“有缘再见”?
“挖野菜”“挖菌子”的狂欢也不曾停歇,如截至2025年8月11日,“大理采蘑菇”关键词有425万浏览和3.8万讨论量。此热潮中涌现不少付费团,如以割韭菜为卖点,数千人涌入北京郊区北灵山挖山韭,夏季本是山韭的生长旺盛期,如今却变成它们的“劫难期”,无节制采摘已导致当地部分高山草甸植被稀疏、土壤裸露;又如以采野菌“爆框”为卖点,在云南菌子季,日均上万人跟团入山采菌,装备齐全、拍照出片,毒蘑菇采后拍照就丢弃,甚至用耙子深挖、采摘未成熟蘑菇,留下被破坏的菌丝、阻断孢子传播,导致菌群难以再生。
北灵山挖山韭的人群丨北京晚报
“爆框”的野菜、鲜艳的毒蘑菇,在镜头前是炫耀的资本,在生态链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人们肆意采摘时,是否想过就只对脚下的土地和未来的生长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请继续繁茂,有缘再见”?
结语
不难发现,这些规模大、密度高、持续时间长的行为,极大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与恢复能力,或是造成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在这其中,社交媒体平台上或“起号”或“跟风”的行为和指数级的传播速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目前平台做出的行动仅限于在类似笔记上提醒“该地有风险”“野外尝鲜安全第一,请勿随意采摘、使用野菜”,却并未提及人身风险之外的重大生态风险,不得不说生态观还十分淡漠。
我们奔赴山海,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壮阔,而非留下伤痕。海中精灵就该留在海里,山野精灵就该留在山野。当我们下次踏入自然,面对一株摇曳的海草、一只警惕的动物、一朵寂静的野花时,或许该停下手中的工具,放下投喂的食物,抑制采摘的冲动,在心里真诚地道一句:“很高兴认识你,有缘再见!”
这声问候,是尊重,也是边界,更是承诺——承诺只带走回忆与感悟,将完整与生机,留给下一次的重逢,留给生生不息的自然本身。
保护我们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玩的地方,就从这句最简单也最深刻的箴言开始。
国庆假期将至,你也走进大自然,开启一场可持续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