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年夺走 70 万人命的生物,可能就藏在你家里

真正的头号杀手,是一只谁都拍过、谁都骂过的小东西——蚊子。

如果我问你:


世界上杀死人类

最多的动物是什么?


你可能会猜:鲨鱼?狮子?毒蛇?还是人类自己?


都不是。


真正的头号杀手,是一只谁都拍过、谁都骂过的小东西——


蚊子 🦟


据统计,蚊子每年通过传播疾病,间接导致 70 多万人死亡,几乎超过人类、蛇、狗、蝙蝠等生物加起来的总和。



图片

图片来源:见角标 / 汉化:丁香医生



有历史学家估算,在人类相对短暂的进化历程中,死于蚊子传播疾病的约 520 亿人,而迄今全球人口总数为1080 亿。[1]


换句话说,蚊子曾杀死过近半数人类,堪称人类第一大杀手。


最近,它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再度在全球拉响警报。




这场疫情

「我们 20 年前见过一次」



7 月,广东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 8 月 1 日已有 6000 余例,当地已采取各种措施来遏制疫情扩散。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源自非洲,意为「弯曲」。


它形象地描绘了患者因关节疼痛而身体扭曲的姿态。少数人会发展成慢性疼痛,严重时可致残。


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高热、皮疹、头痛等。



图片

图片来源:丁香园



本次国内疫情来自国外输入性病例。


今年上半年,留尼汪岛等热带岛屿相继暴发严重疫情,随即蔓延至非洲大陆,并向欧洲、南亚等地区扩散。


7 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警告称:


此次疫情的扩散模式与 20 年前的一次重大疫情几乎雷同,希望各国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重演。


尽管病死率低,但大规模感染一旦发生,近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将受到重创。


这场疫情的「幕后黑手」,就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伊蚊。


伊蚊包括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更常见的是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


白纹伊蚊

图片

居家绝命毒师,能活在多种多样的小水坑、水缸等容器里。常常白天出来活动,夜间休息。


源自亚洲,后由起源地扩散至全球 70 余个国家,我国有 25 个省份有分布。


俗称见人就叮的花蚊子,超凶,有 16 种过敏原,叮的包经常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白纹伊蚊在各省的分布情况(注意:数量多少不代表疫情风险和严重程度)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其实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南方省市也常有病例报道,但未出现大规模疫情,今年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速度与传播范围。


境外输入病例上升、气候和环境变化,以及病毒自身的进化等各种因素叠加,创造了这种蚊媒疾病的天时地利人和。


而这,只是人类与蚊子斗争的冰山一角。




蚊子

为病毒定制的完美载体



作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蚊子堪称为病毒传播定制的完美载具。


一旦吸了带病毒的血,蚊子终生携毒,不需再次感染就能持续「作案」,是病毒最稳定、传播效率最高的合伙人。


更让人汗颜的是,蚊子这种生物太 bug 了:


  • 生态位独特,天敌少;

  • 搭载「黑科技」,有一套精密定位系统,几十米外就能锁定你;

  • 能飞,会借势,可达几百米高空,喜马拉雅山上都有它的身影;

  • 能生,交配一次,终生产卵……



图片

雌蚊子的一生,堪称一部壮观的生育史。

有研究统计,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蚊子不到一个月可以从几百只增长到 10 亿只/平方公里。[3]

图片来源:丁香设计



这使得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都在蚊子的狩猎范围内。


有些病毒为了能搭上蚊子的便车,还特意进化了一下,甚至专一到不可能再通过蚊子以外的方式传播。


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十几种:



图片



你或许会觉得这些疾病离我们很遥远,这恰恰说明——


我们被保护的太好了


实际上,大多数蚊子还轮不到叮人,就已经被消灭在萌芽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到三四月份,轰轰烈烈的灭蚊活动就开始了。



图片



有千千万万个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图片



一次较为完整的灭蚊行动,能让当地的蚊子数量减少超过 70%~80%。


在一代代灭蚊人和疾控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蚊媒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 丝虫病:高峰期患者多达三千万,2007 年 5 月正式宣布消除。


✅ 疟疾:高峰期患者多达三千万,2021 年 6 月正式宣布消除。



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作为一种曾经让人闻风丧胆传染病,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让疟疾感染者从 30000000 减为 0,被世卫组织评价为「了不起的壮举」。


但我们还不能对蚊子放松警惕。


乙脑可能反扑,已经消除的疟疾、丝虫病,以及黄热病、寨卡病毒病、西尼罗病毒病等蚊媒疾病,也面临从国外传入引起本地传播、甚至暴发流行的风险。


如今基孔肯雅热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接下来,「登革热」即将进入高发期,防控压力不小,需要大家重视起来,有所防范。



图片

图片来源:广东疾控中心 




与蚊子的这场「硬仗」

我们能做什么



战胜蚊子只依靠公卫和疾控人员的努力还不够。


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对阻断病毒的传播链条都至关重要。


为了对付蚊子,科学家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物理与化学手段,近年还发展出基因编辑「绝育蚊」等生物技术手段,试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切断蚊子的繁殖链。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4



然而,蚊子实在太能生,这些措施虽然能明显减少蚊子数量,但只要有「漏网之鱼」,就会快速东山再起。


实际上,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清理积水,减少滋生地。


蚊子喜欢在静水中产卵,哪怕是废弃瓶盖、空调托盘、堵塞的屋顶排水沟,都是它们最爱的「月子中心」。


如果我们能从生活细节上杜绝这些死角,它们的繁殖速度就会大大减缓。这需要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日复一日的协同努力。



图片

内容参考:丁香园




✍️ 写在最后

看似不起眼的小蚊子,其实一直在塑造着这个世界的命运线。


自人类诞生以来,蚊子一直活跃在历史的最前线,拨弄因果的琴弦。它是人类的收割者,也是历史变革的推动者。


它带来的瘟疫,曾促成无数重大事件的转折。甚至有历史学者调侃:「如果没有蚊子,人类历史至少得改写一半。」


如今,气候变暖、生态失衡,人类创造了一个更适合蚊子传播病毒的世界,却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当基孔肯雅热这种「热带病」开始在温带城市蔓延,这只微不足道的小生物,正在以看不见的方式,影响人类的未来。


146257
一年夺走 70 万人命的生物,可能就藏在你家里
1129
趣味百科
新闻
丁香医生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