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指甲易断、腰酸背痛?出现这5个信号可能是骨头正在悄悄变“脆”!别等骨折了才后悔!

我们看似坚不可摧的骨骼,其实每天都在默默进行新陈代谢。

我们看似坚不可摧的骨骼,其实每天都在默默进行新陈代谢。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达20%以上,哪些日常表现是骨骼“变脆”的信号?如何守护骨骼健康?


身体有这5种表现

说明你的骨头已经悄悄变脆了!


图源:AI生成


01

莫名腰背痛

甚至身高“缩水”


这是骨质疏松最普遍且最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如果你长期感到腰部或背部弥漫性、阵发性钝痛,尤其在久坐、久站后加重,早晨起床时感觉脊柱僵硬,但轻微活动后又能稍有缓解,就需要警惕了。这种疼痛的根源往往是椎体骨量流失后,承重能力下降,导致骨骼内部出现微小的、难以在常规X光片上显示的“微骨折”。


更直观、更具诊断意义的一个迹象是身高变矮和驼背。如果测量发现比年轻时的高度缩短了3厘米以上(大约两指宽),或者发现驼背越来越严重,形成所谓的“老年性驼背”,这极有可能是多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果。研究表明,单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可能使身高降低约2毫米,而多节段的骨折则会导致显著的体态改变和功能受限。


02

牙齿松动

牙槽骨不保


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它是全身骨骼系统的一部分。当全身骨骼开始大量流失钙质和矿物质时,牙槽骨也会同样变得脆弱、萎缩。这个过程会导致牙齿失去坚实的根基,从而出现牙齿松动、牙缝不可思议地增大、牙龈萎缩,甚至原先合适的假牙不再贴合的情况。


下颌骨的骨密度与脊柱和髋部的骨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当牙科医生提示你牙周问题严重时,这或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建议及时去查一查全身的骨密度。


03

轻轻一摔就骨折

——“脆性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也是最直接的后果,医学上称之为“脆性骨折”,即在没有明显外伤或只有轻微外力情况下发生的骨折。


图源:AI生成


典型场景包括:从站立的高度或更低处摔倒就导致手腕或髋部骨折、打个喷嚏或剧烈咳嗽就感到肋骨剧痛(可能是骨折),甚至仅仅是弯腰抱个孩子或提一下重物就突然感到腰背剧痛(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手腕、髋部和脊柱。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毁灭性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会显著升高。这明确意味着骨骼强度已经严重下降。


04

肌肉酸痛、抽筋

浑身没劲


骨骼与肌肉是相辅相成的“兄弟单位”。骨质疏松往往伴随着肌肉减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有些人可能会感觉以前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变得力不从心,比如:爬几层楼就需要中途休息、没走多远就感到异常疲劳、手提重物变得困难。


此外,夜间频繁出现的小腿抽筋,除了可能与劳累或缺水有关,也常常是身体钙磷代谢紊乱发出的信号。肌肉力量下降会直接导致平衡能力变差,走路不稳,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从而形成骨弱→肌少→易跌倒→易骨折”的恶性循环。


05

指甲变脆

容易断裂


指甲是身体的一个微小窗口,它的健康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体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钙和胶原蛋白的代谢水平。


如果发现指甲在平时不易断裂的情况下,突然变得薄脆、容易劈裂、有纵行条纹,这可能暗示着身体钙质和构成骨骼、指甲的基础材料——胶原蛋白正在流失。虽然指甲变脆不能直接确诊骨质疏松,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提醒你关注整体骨骼健康的辅助信号。


如何守护骨骼?

这份指南请收好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请不要焦虑。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越早行动,效果越好。强烈建议:采取“营养+运动+生活干预”的综合策略。


图源:AI生成


01

营养是基石:

为骨骼“补充原料”


补足钙质




钙是骨骼的“砖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毫克,50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应增加至1200毫克。


食补首选: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多吃卤水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南豆腐)、绿叶蔬菜(如羽衣甘蓝)、芝麻酱、带骨小鱼和坚果。


补充剂:如果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补充剂,如碳酸钙或柠檬酸钙。

维生素D是关键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每日至少需要800~1000IU。


晒太阳: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每天在阳光下暴露面部和手臂20~30分钟(避开夏季正午的暴晒)。


食物和补充剂: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蛋黄、肝脏含量较多。但通常不够,建议老年人常规检测维生素D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

补充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钢筋混凝土”。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形成。确保每日从肉、蛋、奶、豆制品中摄取足量蛋白质。


02

运动是良药:

为骨骼“施加压力”


图源:AI生成


负重运动

(直接刺激骨生成)




快走:这是最安全、最基础的选择。建议每周进行4~5 次,每次30~45分钟,步伐应较日常散步更快,感到微微气喘为宜。


注意事项:已确诊严重骨质疏松或曾有骨折史的患者,应避免高冲击性运动,如跳跃、跑步、打球等,以免引发骨折。应从快走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长。

抗阻力量训练

(增强肌力,保护骨骼)




坐姿抬腿: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缓慢伸直一侧膝盖,抬平小腿,保持3~5 秒后缓慢放下。双腿交替,每组10~15次,完成2~3组。


椅子起坐:坐在椅子边缘,双脚与肩同宽,身体稍前倾,用腿部力量站起,然后缓慢坐下。控制下落过程。每组8~12次,完成2~3组。


小幅度深蹲:扶住稳固的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屈髋屈膝下蹲,如同要坐椅子,臀部下降15~30厘米即可(膝盖弯曲角度不超过90度),然后站起。每组8~10次,完成2~3组。


臀桥:仰卧屈膝,双脚平放,收缩臀部和腹部,将髋部抬离地面,使身体从肩膀到膝盖成一条直线,保持数秒后放下,锻炼核心和臀部力量。


频率与原则: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组间做到休息充分。核心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憋气。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

(预防跌倒的“终极武器”)




单腿站立:每天练习,先扶住稳固的墙面或椅背,尝试抬起一条腿,保持20~30秒,然后换腿,逐渐尝试松开手。


脚跟对脚尖直线行走:像走钢丝一样,前后脚沿直线行走,每天练习几分钟。


太极拳:大量研究证实,太极拳这种包含重心转移、缓慢流畅的动作练习,能极好地改善身体平衡、协调性和本体感觉,是预防跌倒的首选运动。


03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吸烟会严重影响骨峰值的达成并加速骨流失。


限酒:过量酒精摄入会破坏骨骼代谢,增加跌倒风险。不要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吸收或导致钙质流失。


预防跌倒:居家环境确保光线充足,移除地面障碍物,在浴室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


151895
指甲易断、腰酸背痛?出现这5个信号可能是骨头正在悄悄变“脆”!别等骨折了才后悔!
1119
每日蝌普
新闻
人民网科普
蝌蚪五线谱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