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女性骨骼、乳腺友好的食物,很多人却不敢吃
有一种食物,对女性的身体真的很友好。它能帮助缓解更年期的不适、帮你稳住血脂,还能默默守护骨骼健康。一项项研究在支持它,医生、营养师也都在反复推荐。它就是——大豆及其制品。
有一种食物,对女性的身体真的很友好。
它能帮助缓解更年期的不适、帮你稳住血脂,还能默默守护骨骼健康。
一项项研究在支持它,医生、营养师也都在反复推荐。它就是——
大豆及其制品。
但我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里给长辈说,要多吃点“黄豆”时, 家里的大姑大姨们都在说:
“不是说豆制品有雌激素吗?吃多了,小心乳腺癌!”
但如果豆制品们能说话,它们可能已经集体喊冤了——真的不是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豆制品,真的太常被误解了
误解 1:吃豆制品,会得乳腺增生、乳腺癌?错!
这个说法主要是冲着它里面的一种成分——大豆异黄酮,也叫植物性雌激素。
听到“雌激素”三个字,很多人立刻警觉,担心它会像体内的雌激素一样,刺激乳腺。
但其实,植物雌激素 ≠ 人体雌激素。
它的作用更像是个“调节阀”:
● 如果你体内雌激素太少,它能稍微补一点;
● 如果雌激素过高,它又能适当“拦一拦”。
也就是说,它不是猛药,而是温和的平衡器。
所以,那些因为怕乳腺问题就远离豆腐、豆浆、豆腐皮的人,可以放心吃了,这口“黑锅”豆制品不背!
误解 2:吃豆制品就是为了补蛋白质,吃肉也行?不行!不完全行!
虽然肉、鱼、蛋都能提供蛋白质,但豆制品的优势远不止于此。
它富含植物蛋白,脂肪低、不含胆固醇,对中老年人特别友好。
同时还带来了肉类没有 / 缺乏的好东西:
👉 大豆异黄酮:帮助激素调节;
👉 不饱和脂肪酸:我国居民饮食中摄入量普遍不够的[1];
👉 钙、钾、维生素 E 等:身体维持健康所必需。
它和肉鱼蛋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多吃点豆制品
对女性真的好
如果你是女生,或者有妈妈、姨妈、婆婆、奶奶在身边,真心建议你认真看看这一段。
因为大豆,不只是“补蛋白”那么简单。它能帮女性度过人生中几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➊ 帮你“锁住骨头”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老了才会得的问题,但其实,女性的骨量从 40 岁左右开始下降。在绝经后的前 3 年,骨量每年流失 3%~5%,这一阶段,是预防骨折的关键窗口[2]。
好消息是:大豆中的关键营养物质——异黄酮能帮忙“守骨头”。
一项对 2 万多名上海绝经后女性的研究发现:日常豆制品饮食中摄入的异黄酮摄入与骨折风险呈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排除体重、年龄、运动等变量后依然显著[4]。
大豆在女性激素下降的阶段,起到了“替补队员”的角色,默默守护你的骨架。
➋ 缓解更年期的多种不适
别总说妈妈或者女性长辈,更年期脾气不好,这很可能是激素水平波动的典型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
而研究发现,大豆中的异黄酮,在这里也能发挥作用。
一项研究让 100 位围绝经期 / 绝经后女性每天吃两次 40 毫克异黄酮,差不多是 120 克煮熟大豆的异黄酮量,连续吃 12 周后发现:更年期常见的潮热、多汗、心情烦躁等躯体和心理症状都显著改善[5]。
➌ 降低乳腺癌风险
出人意料的是,豆制品不仅不会诱发乳腺癌,反而可能有保护作用。
《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指出:豆类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以降低人体血液雌激素水平,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6]。
多项中外联合研究也发现:大豆摄入可降低约 25% 的乳腺癌复发风险[6]。
大豆在默默保护我们的乳腺,真别再冤枉它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➍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特别适合更年期女性
大豆不仅蛋白优质,还能帮助降低心脏病风险,降低胆固醇、改善血管功能等[7]。
西安交大与哈佛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就发现:
● 相比于大豆异黄酮摄入量(由日常饮食折算)低的人群,高摄入量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降低 13%;
● 与不食用豆腐的人群相比,每周食用一份豆腐可降低 18% 的冠心病发生风险[8]。
这一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对女性来说格外重要[7]。
心血管疾病已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主要病因,2019 年约 1/3 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离世的女性患者人数,是因乳腺癌离世人数的 12 倍。
不光是对女性,大豆和它的豆制品家族们对所有人也都有帮助,很多研究都表明,在全人群中,大豆摄入量增加,与癌症发病风险降低显著相关[9]。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吃豆制品,不只是均衡饮食,还可能是在为全身“加一道防火墙”。
但可惜
大部分人的豆制品没吃够
如你所见,大豆,是身体的温柔守护者。
它不像药那么猛、那么快,但在每一个你不容易察觉的阶段,都默默做着缓冲、调节、修护的工作。
与其担心“吃多了会不会出问题”,不如让科学告诉我们——适量、规律、常态化地吃豆制品,真的挺好。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豆制品的摄入量都不达标。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 2/3 居民的大豆摄入量没有达到推荐值[1]。
那到底应该吃多少才够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周建议吃够 105~175 克大豆或同等蛋白质的豆制品,尽量换着花样吃。
这也就意味着,每天建议约摄入 15~25 克大豆,或与大豆同样蛋白质含量的豆制品,就能为身体提供稳定的营养支持。
简单说:每天一小碗豆腐、或一杯豆浆、或几片豆腐干,就差不多够了。
女性如果想适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以每天喝一杯豆浆 + 3~4 块豆腐干,绝经后的女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小碟腐竹或者豆腐。
最后提醒一句:
❌ 不建议为了“吃多点大豆异黄酮”,狂灌豆浆、连吃三份豆腐——不是越多越好!
✅ 建议的是:稳定、适量、日常化地吃豆制品,把它变成饭桌上的“好朋友”,均衡饮食才好。
如果你愿意,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妈妈、长辈看看。
让她们吃得安心、吃得科学,也吃得舒服。她们也许总说“吃什么都一样啦”,也许因为一些错误知识,已经悄悄把豆腐、豆浆从菜单上拿掉了。
而如果你自己也正在三四十岁的路上,那更要趁早吃起来。
因为保养,从来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日积月累的温柔坚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