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比冰淇淋更适合夏天的甜品,减肥也能大口吃!

这个夏天简直太热了!!!走在路上都觉得烫脚。让人时时刻刻都超级无敌想吃——冰淇淋!!!

这个夏天简直太热了!!!走在路上都觉得烫脚 🥵


让人时时刻刻都超级无敌想吃——冰淇淋!!!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表情包改编



但!超市里,到处藏着“钱包刺客”,而且一看配料表,加的那些糖和脂肪,对于嘴馋的想吃又不敢吃的减肥人来讲,实在歹毒……是噩梦!是折磨!!是酷刑!!!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表情包改编



在被馋哭的第 N 次,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集无数优点于一身的“冰淇淋完美替代”:





冻水果



它除了能复刻类似棒冰“咔吱咔吱、脆甜爆汁”的口感、拥有雪糕般的“绵软丝滑、细腻香甜”的口感之外,还有三大优点:



😋

冷冻后营养不减,甚至比冷藏鲜果还高


水果从离开枝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内耗”了,需要不断消耗自身的营养进行呼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低温冷冻,会强行把水果的呼吸作用调到“极微弱”模式,让参与呼吸的酶难以运转,尽可能地留住水果中的营养。


科学家研究了草莓、蓝莓等蔬果后,发现:即使冷冻了几个月水果,它的维生素 C、叶酸等营养价值也不会流失太多,通常是和新鲜水果相当。



图片



家里吃不完的水果,这不就有救了吗?爱吃的时令限定水果,及时送进冰箱,也能再大饱口福好几个月~



图片

图片

为了测评 实在嘴馋已经冻了一冰箱做储备了 😋

( 图里展示的只是本次实测的三分之一)



😋

不用额外加糖,冷冻水果自己会变甜


水果的甜度,很大程度上由含糖量、含糖种类决定。



图片



但低温冷冻,却能给它“逆天改命”。


果糖具有冷甜特性,温度越低,甜度越高。含果糖越多的水果,就越有冷冻变甜的潜力。


例如西瓜、荔枝、葡萄、梨,都是低温下甜度提升比较大的。就算买到了不太好吃的,冰一冰、冻一冻,也能高低拯救一下。



😋

热量低,天然又简单


和冰淇淋相比,冻水果的热量简直超低。就算用高热量的榴莲来比,水果家族也稳赢。



图片



迷你到两三口就能吃光光的冰淇淋,热量分分钟吃下去 200 千卡。


这个热量,如果换成吃各种纯天然冻水果,可以让你吃爽、甚至吃撑。



图片



属于减脂控重人的“冰淇淋自由”,这不就实现了~指南推荐的“每日 200~350g 水果摄入目标”,也能顺便达成~



图片

自己吃的,热量约 120 千卡



关键是!制作这样一份好吃、好看、又健康的冻水果冰淇淋,不需要任何厨艺!


洗一洗 / 剥个皮,切吧切吧,丢进冰箱,简单 3 步,就能坐等开吃啦 😋





“水果选择”大有讲究

我们替大家试过了



本身就好吃水果,冻一冻多数情况下都会更美味,但有一些是例外,就算本身很好吃,冷冻完味道也不咋地👇🏻


比如:柚子、枇杷、杏子、小番茄、桃子、樱桃、猕猴桃等。


冷冻后原本的果香风味会变淡、酸味会占主导盖过甜味,还是直接鲜吃更美味。


其他我们实测好吃的冻水果,大家可以按照口感来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水果,冻完直接吃就已经很美味。


参考文献

[1] Bouzari, A., Holstege, D., & Barrett, D. M. (2015). Vitamin retention in eight fruits and vegetables: A comparison of refrigerated and frozen storag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3), 957-962.

[2] Li, L., Pegg, R. B., Eitenmiller, R. R., Chun, J. Y., & Kerrihard, A. L. (2017). Selected nutrient analyses of fresh, fresh-stored, and frozen fruits and vegetable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59, 8-17.

[3] Bonat Celli, G., Ghanem, A., & Su-Ling Brooks, M. (2016). Influence of freezing process and frozen storage on the quality of fruits and fruit products.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32(3), 280-304.

[4] 魏天军, & 邓西民. (2002). 水果速冻保藏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19(5), 6.

[5] 郑丽静,聂继云,闫震.糖酸组分及其对水果风味的影响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 2015(2):9.

[6] 赵锡武,何玉莲. 果糖的特性及应用 [J]. 饮料工业, 2006, (04): 4-9.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