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有何不同?主要看这六个方面→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对多种日常事务的过度和持续性担忧。
35岁的李女士一贯对工作要求较高,但由于工作压力很大,一年前李女士换了一份工作。虽然新工作的压力显著减轻,但并未让李女士觉得轻松,她依然担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够好,会被解雇。并且,在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她还总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近半年来,李女士几乎每天都入睡困难,白天感到疲劳,工作时也总是走神。在日常生活中,李女士也经常感到紧张,哪怕休息时,也放松不下来,脑子里总是不停地想事情,容易烦躁,且多次因为小事和身边的人发生矛盾。更让李女士担心和不安的是,她出现了明显的持续性心慌、胸闷及胃肠道不适,虽然反复就诊,但改善不明显,这给李女士的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直到转诊至心理科后,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并经过规范治疗,李女士的症状才得到缓解。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对多种日常事务的过度和持续性担忧。
广泛性焦虑症的主要特征是至少6个月内几乎每天都存在过度焦虑和担忧,这种担忧难以控制,并且与实际情况不成比例。
在进行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诊断时,要排除药物使用或精神活性物质的过度使用导致的症状,也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
广泛性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不限于情绪方面的困扰,还包括多种身体症状感受、思维和想法的苦恼,以及行为上的改变。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1.过度担忧 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工作、健康、财务和人际关系等,感到过度担忧。
2.难以控制的担忧 即使意识到自己的担忧是过度的,但依然难以控制这种担心/担忧。
3.躯体症状 包括肌肉紧张、身体疲劳、头痛、胃肠不适、易出汗、尿频尿急、胸闷气短、心慌心悸等。
4.情绪症状 如易怒、紧张、烦躁、着急、不安。
5.睡眠问题 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睡着后频繁醒来。
6.注意力不集中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感到思虑过多甚至思维混乱。
7.行为改变 回避引发焦虑的人、事、物,或者反复求助,甚至过度饮酒和依赖服药。
案例中的李女士就有这样难以控制的过度担忧,伴随一系列认知、情绪、躯体、行为方面的问题,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
影响广泛性焦虑症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和维持受多种因素影响和相互作用,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相关因素如下。
1.生物因素 如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等。
2.心理因素 如个体的性格特点,过度的自我责任感、完美主义倾向、对控制的需求过高,负面的思维风格和认知模式(如过度担心、对问题的过度关注和过度防御反应)等,都有可能会增加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风险。
3.社会因素 如环境压力、生活事件(如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会对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也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的促发和维持因素。
如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通常需要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一些调控大脑神经递质水平的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除此之外,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焦虑症状,常用于短期治疗或急性焦虑发作的治疗。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前者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反应,通过系统性的技术来管理焦虑。后者可以帮助患者专注于当下,减少对未来可能事件的过度担忧。
3.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规律运动,特别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学习和练习放松技巧;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拓宽兴趣,转移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及睡眠卫生习惯等。
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治疗,大多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由于该病具有慢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并且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倡导全病程规范治疗。
如何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和广泛性焦虑症
两者在基本特征、诱发因素、持续时间、自主调控性、生理反应、思维及行为反应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区别。
项目 | 正常的焦虑情绪 | 广泛性焦虑症 |
基本 特征 | 是个体面对压力时通常会出现的正常情绪反应和认知状态 | 对日常琐事感到持续且无法控制的担心或忧虑,影响日常功能或感到痛苦 |
诱发 因素 | 通常在特定压力或现实的威胁下发生 | 诱因较难明确 |
持续 时间 | 一般特定压力或现实的威胁解除后,焦虑情绪随之消失 | 在没有特定压力/现实的威胁存在时,或存在较低水平的压力刺激时,持续存在焦虑情绪,对压力更敏感,压力反应持续时间更长 |
自主 调控性 | 个体对正常的焦虑情绪可进行自主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日常功能不会显著受损,也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苦 | 对焦虑症状很难控制,无法自主调整或缓解,导致日常功能受损或感受到明显的痛苦 |
生理 反应 | 可出现一过性或短暂的身体症状,包括消化功能紊乱、头痛、心脏不适、呼吸急促、食欲增加或食欲减退、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特定压力或现实的威胁消除后相关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 在当前没有特定高水平压力或现实威胁的情况下,持续出现全身多个系统对应的躯体不适,这些躯体不适的严重程度可能伴随患者压力感的大小而波动 |
思维及行为 反应 | 不会因为当前的焦虑而对未来的预期结果有灾难化思维;主动寻求并获取应对方法,可主动积极执行应对方案 | 由于焦虑,对未来的预期结果具有灾难化思维,从而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不断寻求外部的确定性回应,容易采取回避、拖延等消极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