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抽搐就是癫痫发作吗?医生:不一定……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自由运动,是大脑通过脊髓、神经网络控制肌肉组织的收缩和舒张,进而带动骨骼和关节来实现的。
我家宝宝刚满3周岁,今天早上感冒、发热,到了下午,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两眼直愣愣的,喊他也没反应,足足抽了有2分钟才停下来,之后就开始迷迷糊糊地哭闹个不停,可把我给吓坏了,这是什么情况?不会是“羊癫疯”吧?我该怎么处理才好?
抽搐是一种常见症状,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会因为各种疾病发生抽搐。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抽搐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认识和理解这类紧急情况,并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
什么是抽搐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自由运动,是大脑通过脊髓、神经网络控制肌肉组织的收缩和舒张,进而带动骨骼和关节来实现的。
而抽搐是指患者部分或全身骨骼肌不由自主节律性地抽动或强烈收缩,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当抽搐严重到一定程度如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我们把它叫作惊厥。惊厥一般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发作,同时可能会伴随意识丧失。
人体为何会发生抽搐
抽搐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脑部疾病引起的抽搐,另一类是非脑部疾病引起的抽搐。
大脑是由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细胞称为“神经元”。成年人大脑中约包含850亿个神经元。大脑思考问题、下达指令都是通过神经元释放和交换生物电信号来实现的,就像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发布通知一样。
为了便于理解,大家可以把人体看作是一家“公司”,大脑就是“董事局”,而脊髓的各个节段就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经理”,神经网络是“通讯员”,肌肉是“车间员工”。在这家“公司”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有可能直接导致“车间员工”做出错误的反应。
由脑部疾病引起的抽搐
由于某些原因,一部分大脑的神经元突然异常兴奋,同步释放异常电信号,肌肉在同一时间突然接到这些神经元的大量命令通知,于是瞬间猛然开始收缩,这就造成了身体的“抽搐”。
由非脑部疾病引起的抽搐
1.中毒 中药马钱子超量误服,会引起脊髓中的神经元兴奋异常,肌肉接收到错误电信号后出现抽搐。
2.感染 破伤风梭菌感染伤口后会产生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我们称之为“神经痉挛毒素”,会造成全身肌肉强烈抽搐、痉挛。
3.代谢问题 甲状腺手术、儿童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体内钙离子缺乏,使肌细胞膜兴奋性增高,发生抽搐。
抽搐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1.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两者交替出现)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特征是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四肢抽搐。全身骨骼肌先强烈、持续收缩10~20秒,随后变为肢体阵发性痉挛,整个过程持续2~5分钟。这类抽搐是癫痫大发作的典型表现,但也可出现在脑炎、脑膜炎、中毒、代谢引起的抽搐及热性惊厥等情况下。
2.全身强直性抽搐(以强直为主) 这是一种全身肌肉强烈且持续的收缩,常使肢体固定,形成某种特殊的体位。比如,头和眼睛偏向一侧或后仰,身体后仰曲如弓状,临床上把这个现象称为“角弓反张”。这类抽搐常见于破伤风感染、急性脑缺氧、脑炎等。
3.全身阵挛性抽搐(以阵挛为主) 最先的表现是意识丧失、全身肌肉阵挛,接着变为某一肢体抽搐,可伴有口吐白沫等症状。多见于低龄儿童热性惊厥。
4.肌阵挛性抽搐 为突发、短暂的抽搐,可以遍及全身,也可以仅在某一部位;可以是单次发作,也可以是多次发作;可以是规则发作,也可以是不规则发作。一般见于癫痫、脊髓疾病、尿毒症、代谢疾病、脑卒中、病毒性脑炎等。
5.局限性抽搐(局部抽搐,意识清醒) 以局部抽搐为主,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见于癫痫的局限性发作,也可见于非癫痫的一些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手足搐搦症等。
抽搐与哪些疾病有关
1.原因不明确的癫痫引发的抽搐 如各种类型的癫痫,以及与发热相关的癫痫综合征。
2.脑部实质性病变引发的抽搐 如颅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感染性疾病、颅脑外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累及脑部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3.全身感染性疾病引发的抽搐 如中毒性菌痢疾、狂犬病、破伤风。
4.全身代谢异常引发的抽搐 如钙代谢障碍、血糖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尿毒症、严重肝病等。
5.全身中毒性疾病引发的抽搐 如马钱子中毒、白果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6.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抽搐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
7.酒精戒断综合征引起的抽搐 长期酗酒者停止饮酒后12~48小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甚至引发抽搐。
8.热性惊厥引起的抽搐 是一类由发热诱发的抽搐,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两种类型,以6月龄至5岁儿童多见,可能跟患儿脑发育未完全成熟有关,患病率为3%~5%。其通常会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发生,一般发生在体温的快速上升阶段,部分患儿出现惊厥时可能体温并不高,以至于监护人未曾察觉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随即出现发热,应避免被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
9.癔症性抽搐 亦称为假性抽搐发作,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常见于15~35岁的青年女性,发作前常有一定的诱因,如生气、情绪激动或各种不良刺激。其发作样式不固定,时间较长,有时类似癫痫发作,容易与真性癫痫发作相混淆。有研究表明,30%~40%的癔症性抽搐者同时合并癫痫。
如何应对抽搐
抽搐的原因不同,发作期间的紧急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
总原则:及时联系转送医院;避免意外伤害;避免过度按压患者;确保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
知识扩展
抽搐患者的临床检查和治疗
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引发抽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脑部因素、全身感染、代谢或遗传原因及心理因素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家属或目击者提供的病史信息,结合检查、化验,对患者抽搐的原因进行鉴别诊断,寻找引起抽搐的根源。
误区解读
误区1:抽搐或癫痫发作与癫痫是一回事。
很多时候,人们会把“抽搐”“癫痫发作”和“癫痫”三者混为一谈。简单地说,抽搐是一种临床症状,引起的原因可能是脑部神经元异常,也可能是非脑部因素。
癫痫发作是指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造成的一过性的感觉障碍,伴运动、自主神经、意识、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抽搐只是癫痫发作众多表现中的一个。
癫痫发作是一过性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某些明确因素引发的,比如感染、发热、脑卒中、血糖异常、电解质紊乱、中毒等,我们把这类癫痫发作称为“诱发性癫痫发作”;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急性诱发因素,我们称为“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只有出现2次(间隔至少24小时)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才能确诊为癫痫。
比如,某人患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出现抽搐等症状,我们会说发生了癫痫发作,但不能诊断为癫痫。脑炎若干年后,该患者在没有急性诱发因素的情况下数日反复出现癫痫发作,这时才能诊断他为癫痫。
误区2:抽搐时需要强行按住手脚。
抽搐时强行按住手脚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平添患者的痛苦,因为在骨骼肌强烈收缩的情况下,在患者身上施加较大的力量反而会增加骨折风险。因为抽搐可能会突然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如移开周围物品,以避免患者在抽搐的过程中摔伤、碰伤。同时,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尽量让患者侧身或侧头,避免患者口中的呕吐物或分泌物倒流入气管中,引起窒息。
误区3:热性惊厥跟癫痫是一个意思。
热性惊厥是儿童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说,预后良好,属于诱发性癫痫发作,不能直接诊断为癫痫。但是,部分癫痫患者也会出现热性惊厥。另外,少部分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有继发成为癫痫的可能。
小贴士
儿童抽搐的注意事项
患儿出现抽搐时,家长一定要保持镇静。儿童抽搐大多数是自限性的短暂发作。建议家长将患儿侧卧,避免刺激,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若患儿抽搐后意识不清、反应差或抽搐时间>5分钟,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发热与热性惊厥密切相关。但研究表明,退热药并不能防止热性惊厥的发生。所以,对于有抽搐经历的患儿,建议常规使用退热药,而不要过度、超剂量使用退热药,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抽搐的注意事项
对于过去没有发生过癫痫的老年人,若突然发生抽搐,需要充分考虑脑血管意外、心脏疾病、血糖异常、血液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且家属在与医生沟通时需要尽可能详细提供患者的疾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