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是于敏诞辰99周年。于敏,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更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隐姓埋名28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为国家原子核理论填补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典范。
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东方的一大科技壮举震撼了世界,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迈向“强起来”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石,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炬。踏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这座精神殿堂,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期间,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纪念馆里,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科研器具、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感人事迹,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事业发展历程中,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先行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夏声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水处理技术领域潜心研究探索近七十载,不仅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环境工程人才,也为环境科学和水处理技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25年7月20日,是“人类月球日”。作为地球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月球寄托着人类永恒的向往。如今,中国探月工程捷报频传,中华民族将“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化为壮丽史诗,在这部史诗的开篇则镌刻着一个名字——欧阳自远。
编者按2016年7月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之列。2020年4月24日,运-20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为运-20飞机首次出国执行任务题诗:“英雄一诺抵万金,鲲鹏展翅出国门。情无尽……首架转场交付的运-20运输机腾空而起来源|新华社英雄一诺抵万金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安全形势决定了中国空军的航空运力,必须能满足积极支援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能担负起保卫领土领空等的军事后勤保障和快速反应要求的任务。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完成人生的“一件半事”
1929年6月29日,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宣告该天文台正式启用。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开启不仅在中国天文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因为它是首座中国人自主建造的现代化天文台而备受瞩目。邹仪新,天文学家。她毕生与天文台相伴,不仅在动荡岁月中守护了中国的天文事业,更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2025年6月15日是“父亲节”。有这样一些父子/女——刘筠与刘少军、田昭武与田中群、谢家荣与谢学锦、庄巧生与庄文颖,他们既是血脉相连的至亲,是勇攀科学高峰的同行者,更有着“父子双院士”的科学佳话。值此父亲节,向所有以家风铸学风的科学家父亲致敬:你们的背影,是后辈攀登的坐标;你们的传承,让科学家精神在时代沃土上生生不息。
在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特别是稀土提炼方面,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关键矿产展望2025》预测到,中国占全球稀土加工和精炼产量的比例将在未来15年内始终大幅领先。
新时期的长春应化所科技工作者,继续在“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下,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将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