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小习惯,正在「吃」掉孩子的身高,趁早排查!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不就是弯腰驼背么,谁小时候后背还没挨过几个「巴掌」呢,就是习惯问题,不碍事的,长大点多注意就好了。 还真不是,驼背时间长了,不仅会显得懒散、没精神,让孩子从视觉上看着矮几厘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对身体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小动作就是——弯腰驼背。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不就是弯腰驼背么,谁小时候后背还没挨过几个「巴掌」呢,就是习惯问题,不碍事的,长大点多注意就好了。
还真不是,驼背时间长了,不仅会显得懒散、没精神,让孩子从视觉上看着矮几厘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对身体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驼背分成「真性」和「假性」
一个小动作分辨「真假」驼背
驼背,是指胸椎后凸,分为真性驼背和假性驼背。
真性驼背也称为结构性驼背,往往是由先天性的脊柱结构异常或病理性问题引起的(如先天性脊椎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背部弯曲角度较大,且不易改变,需要就医治疗,今天不做重点展开。
真性驼背的侧位 X 光片
可见患儿脊柱后凸角度非常锐利
图片来源:uptodate
假性驼背,医学上常被称为「姿势性脊柱后凸」,也叫功能性驼背。
它的核心特征在于脊柱本身没有发生结构性病变,主要问题出在肌肉和姿势上,通过积极科学的矫正可以逆转。
如果孩子经常含胸驼背,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试试做这个动作,来区分是真性驼背还是假性驼背——俯卧背伸试验[1,2] 。
第一步:让孩子俯卧在硬质的检查床或垫子上,全身放松;
第二步:双手抱头,置于耳后;
第三步:让孩子主动地、用力地伸展躯干 (即做背伸动作),尽量将头和胸部抬离床面。
如果孩子在主动背伸的情况下,脊柱的后凸畸形依然存在,没有明显变化,则提示可能存在真性驼背。
如果在主动伸展背部时,胸段的后凸畸形(驼背)完全消失或得到显著改善,那么这通常意味着是假性驼背。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温馨提示:俯卧背伸试验是一个非常好的初步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如果通过这个测试怀疑孩子可能存在结构性脊柱问题,或者对结果有任何不确定,请及时带孩子前往骨科或康复科就诊明确诊断。
相比真性驼背
假性驼背更常见
相比难以逆转的真性驼背,我们生活中更常见的偷偷「吃掉」孩子身高的是假性驼背。
有数据显示,假性驼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常见,6~12 岁是孩子最容易出现驼背的时期,在驼背的青少年,男孩占比较大。[1,3]
它通常表现为负责挺直身体的背部肌肉(如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相对薄弱,而身体前侧的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则处于紧张缩短的状态。
这种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孩子在不经意间更容易呈现出含胸、驼背的姿势。
👇 假性驼背患儿背部肌肉薄弱区示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通常造成假性驼背的常见原因有三个:
1)长期不良姿势 :如学习时弯腰弓背、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书包过重等,这些都会让脊柱长期处于不正常弯曲状态。
2)缺乏体育锻炼 :运动不足导致腰背部核心肌肉群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维持脊柱的直立姿态。
3)青春期发育心理因素 :尤其是女孩,在青春期胸部发育时,可能会因害羞而下意识地含胸,形成习惯。
真性驼背难以逆转,那孩子如果是假性驼背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了呢?
假性驼背时间长了,问题也不小。
假性驼背时间长了
对孩子会有哪些影响?
如果孩子假性驼背发现得较晚,或者放任不管,除了最明显的身高和「精气神」的问题,还可能引发以下后果 :

体态固化 :连带产生一系列其他体态问题
长期的假性驼背造成的不良姿势可能会导致肌肉失衡明显,软组织适应性降低,使驼背姿态固化,纠正难度加大,甚至影响孩子全身的运动协调能力。
假性驼背本身是功能性的,但如果程度严重,也可能对脊柱的力学分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高低肩等体态问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继发问题:引起肩颈部的慢性疼痛
严重的驼背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发育,导致肺活量下降。同时,驼背可能增加颈椎的压力,引起颈肩部慢性疼痛,驼背姿态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所以,应对假性驼背,要尽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如何帮孩子预防假性驼背?
家庭预防是预防儿童假性驼背的第一道防线,家长的科学干预,能有效避免大多数姿势问题的发生,平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学步期开始关注与习惯养成
孩子开始独立坐、站、行走时,是培养正确姿势习惯的起点。
姿势性问题与长期采用坐椅姿势(尤其是姿势不当)及运动不足密切相关,家长应耐心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挺直背部,放松肩膀,避免长时间的弯腰或低头。让孩子自然形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良好习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日常注意全面姿势管理
将姿势管理全方位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睡眠环境: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高度合适的枕头,合适的睡眠用具能确保孩子在休息时脊柱处于自然的生理曲度。
负重管理 :避免让孩子单肩背负沉重书包。建议使用双肩背包,重量不超过孩子体重的10%,以保持双肩受力均衡,避免因长期单侧受力不均导致姿势代偿。
营养与运动 :保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摄入,促进骨骼健康。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特别是增强腰腹、腰背的肌肉锻炼,促进核心肌力的发育养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已经假性驼背了怎么办?
首先,不要焦虑,通过积极的干预,假性驼背的姿势是可以纠正的。
孩子的骨骼在发育定型前(18 岁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假性驼背的孩子,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4]
如果孩子驼背且具有以下特征,那么说明孩子的假性驼背还不是很严重。家长们可以先通过日常正确体态引导来辅助纠正,持续观察是否好转。
●这些情况可以先保持观察 👀
① 驼背仅在久坐、疲劳后出现,当有意识挺直或稍作活动后,驼背外观能基本或完全消失;
② 孩子没有主诉颈肩背部持续性疼痛、麻木或无力等神经症状;
③ 从背后观察,孩子的双肩、肩胛骨基本对称等高,弯腰时背部没有出现明显的一侧肋骨隆起(即剃刀背);
④ 驼背问题没有明显影响孩子的日常跑跳、玩耍等正常活动。

如果孩子驼背症状不满足以上情况,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或者家长有任何拿不定主意的情况,都建议及时带孩子前往骨科或康复科进一步就诊评估,在专业的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和治疗。
假性驼背的基本干预策略是:抓住时机,分龄干预,科学矫正。[1,4,5]

3~6 岁是矫正黄金初期
该年龄段的儿童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骨质相对柔软,可塑性极强。考虑此时孩子的认知力和自律性较弱,此时若发现驼背倾向,通过调整日常坐姿、站姿等简单温和或趣味引导的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12 岁是理想干预期
此阶段孩子的骨骼仍有较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能够理解和配合矫正要求。通过系统的行为引导、康复训练(如加强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大多能有效纠正驼背。
发现较晚 ≠ 为时已晚,尽管 12 岁前是最佳时期,但并不意味着之后就无法改变,在专业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仍然可以显著改善姿势、缓解相关症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