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星人”原地集合:不是懒,只是能量不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但实际上,心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并非单一维度的度量衡,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网络
“高能量人”清晨 6 点就能“弹射”起床,先去撸个铁再跑上 5 公里,然后精神抖擞地通勤上班;“低能量人”每天把自己从床上死拖活拽起来,刚走到地铁站就已经气喘吁吁,到了办公室看见电脑就犯迷糊。
“高能量人”工作一天,开三个会,打两小时电话,写了好几十页 PPT,加班到晚上还有精神约着朋友再去喝一杯;而“低能量人”偶尔参加一场小聚,就已经累得“燃尽了”,需要休息躺平三五天的时间,来给自己回血和充电。
高能量人分享自己的日常,题目都是“充实的/元气满满的一天”——精力充沛,高效运转,一天能搞定 N 件事(甚至同时还有力气拍视频剪视频);而“低能量人”光是看这些视频就感觉很疲惫了。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能量”是一种多维度的身心状态
1
心理学维度
2
生活方式维度
3
社会心理维度
4
生物学维度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低落外,也经常伴有严重的疲劳感,这种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
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甲减患者大多数会出现明显的精力下降,这是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大幅减缓,导致全身性的乏力、体重增加和怕冷等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征是长期极度疲劳和其他多种症状的组合,如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且常规休息无法有效改善症状;
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使得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也会引起持续性疲劳;
持续的“能量不足”也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会在白天出现明显的嗜睡和注意力分散;
糖尿病前期和早期的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出现“低能量”的症状。
自我调整
从一小步开始
(老生常谈的)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少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适度的身体锻炼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研究证实,即使是轻度到中等强度的日常活动,也能显著提升总体精力水平。
(容易被忽略的)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避免过多加工食品和糖分摄入。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稳定的能量输出至关重要!
(其实并不难的)压力管理: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坚持每天睡觉前跟着引导语做一节全身扫描,还能逐渐唤醒身体的修复机制。
(可能没想到的)多喝水:脱水,即使是轻微的,也会迅速消耗你的精力。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量对于保持警觉性和认知功能尤为重要。
(更有效率的)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佳,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支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