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年人饮食养生七原则

原则1食宜多样年高之人,精气渐衰,应多样饮食,适当搭配五谷、水果、肉类、蔬菜等,合理安排三餐

原则1

食宜多样

年高之人,精气渐衰,应多样饮食,适当搭配五谷、水果、肉类、蔬菜等,合理安排三餐,做到营养丰富全面,以补益精气、延缓衰退。

老年人不应偏食,不要过分限制或过量食用某些食品,更应适当补充一些身体缺乏的营养物质。

图片


原则2

食宜清淡

推荐老年人摄食“三多三少”,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

老年人应注意清淡饮食,不宜过饱、过冷。老年人的脾胃功能较弱、消化能力较差,应注意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图片


原则3

少食生冷

老年人阳气日衰,而脾又喜暖恶冷,故宜食用温热之品来护持脾肾。

老年人应勿食或少食生冷、寒凉之品,如冷饮或凉茶,以免损伤脾胃,否则有可能会造成胃痛、腹泻等,亦不宜温热过甚。

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能力和肠胃功能较差,故宜食用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忌食黏硬不易消化之品。比如粥类,不但容易消化,而且益胃生津,对老年人的脏腑特别适宜。

图片


原则4

食宜少缓

老年人应谨记“饮食有节”,不宜过饱。《寿亲养老新书》中强调“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主张老年人应少量多餐,既能保证营养供足,又不伤及肠胃。

老年人不宜食用煎、炸、爆炒食物及大块食物;宜将老年人的饮食做得细碎软烂,如瘦肉应捣碎成肉末及蔬菜尽可能采用细嫩绿叶部分制成菜末、菜泥或汤菜等。

老年人进食不可过急过快,宜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可避免“吞、呛、噎、咳”的发生。

图片


原则5

寓补于食

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应积极防治,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且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老年人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药食同源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图片


原则6

固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节制饮食、爱护脾胃,脾胃才能不生病,从而吸收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元气,维护人体健康。

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禁忌,即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要吃得太甜、太辣、太咸,不要吃得太烫、太凉。

图片


原则7

药膳调补

药膳是养生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选择适当的药膳进补、膏方调补等可以起到有病早治、调补防病的作用。

老年人体质虚弱、脏腑功能渐衰,适时、适当地服用一些补益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子、麦冬、阿胶等,能达到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但老年人应避免胡乱进补,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体质,尽量选择适宜的食补方法。

图片


149633
老年人饮食养生七原则
1130
蝌学问答
新闻
人卫健康
蝌蚪五线谱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