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平时较少饮酒,高嘌呤食物吃得也不多,多吃蔬菜、水果,为什么还会发生痛风呢?”
最近不少家长都在讨论,南方目前出现并流行的「基孔肯雅热」,感觉来势汹汹,有点恐慌。
最近不少家长都在讨论,南方目前出现并流行的「基孔肯雅热」,感觉来势汹汹,有点恐慌。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发展,截至 7 月 20 日全市累计确诊激增至 2285 例,其中顺德区占比超九成,达 2158 例,均为轻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听说这个病毒是蚊子叮咬传播的?被感染了会高热不退、很是吓人?
今天我们就请儿科和感染疾病科的老师,把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以及怎么预防一次说清楚。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是如何传播的?
基孔肯雅热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它其实并不是什么「新角色」。
早在 2008 年,我国就首次发现了输入性病例,近些年它也时常活跃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
基孔肯雅是非洲语「chikungunya」的直译,指「身体弯曲」或「弯腰走路」,因为这个疾病会引起关节炎、关节痛,让人难以直立行走。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给人,人和人接触不会传播,但偶尔会通过母婴、血液传播。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有什么典型症状?
基孔肯雅热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从病程来说,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 1~14 日,通常会在 3~7 日出现症状,可引起急性发热性多关节痛和炎性关节炎、急性皮疹、伴有发热和其他全身表现。
整体分为急性期 & 恢复期:
急性期
急性病程通常为 7~10 天,主要症状有:
● 持续高热
感染后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能迅速飙升至 39℃ 或以上,一般发热 1~7 天即可退热。部分患者可能在退烧后再次发热(双峰热),持续 3~5 天恢复正常。
● 关节痛和关节炎
急性发热性多关节痛和炎性关节炎是基孔肯雅热最显著特征,约 70% 的患者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也有很多是先发热或者同时存在的。
常见的疼痛部位有:手部关节、腕部关节和踝部关节。最开始可能只在一两处出现,但几乎所有的病例(70% 至 100%)都会在 24 至 48 小时内蔓延至多个关节。
基孔肯雅热所导致的关节疼痛分布
图片来源:uptodate
● 皮疹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斑疹或斑丘疹,通常在发病后 3 日或更晚出现,持续 3~7 日。
皮疹通常始于四肢和躯干,可累及面部,呈斑片状或弥漫性。一些系列研究报道,25%~50% 的患者会出现瘙痒。
儿童还可能出现非典型皮肤病表现,如大疱性皮肤病变和色素沉着过度。
👈左滑查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 其他表现
还可能出现头痛、肌痛、面部浮肿、眼红和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呈自限性,并在 1~3 周内消退。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
❤️ 特别提醒
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生在分娩后的 3~7 日,包括发热、皮疹、外周水肿,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脑炎、脑水肿和颅内出血)以及心肌疾病。
家里如果有新生儿,家人近期有南方旅居史,又出现了以上类似症状的,建议加强对宝宝的监测。
恢复期
急性期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
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达数周至数月,甚至 3 年以上。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
虽然看起来有点可怕,但不用太担心,多数患者都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就像这次广东佛山的病例,也基本都是轻症的。
都是蚊子传播的疾病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疾病确实挺像的,都是由伊蚊传播,也都是在热带亚热带多发,症状上也类似:都有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头痛、乏力等表现。
总体来说,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更可能引起高热、严重关节痛、关节炎、皮疹和淋巴细胞减少;登革热病毒感染更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休克和死亡。
我们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整理成了表格,以便大家进一步了解 👇
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相同点
都是由伊蚊传播,在热带亚热带多发,都有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头痛、乏力等表现
不同点
病原:由「基孔肯雅病毒」导致
发热:发热期较短,发热温度更高(> 39℃ )
疼痛: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程度更剧烈和持久,有关节的肿胀
皮疹:斑疹或斑丘疹为主,出血表现不常见
病原:由「登革热病毒」导致
发热:程度会低一些
痛疼:以头痛、腹痛为主要表现,也有关节疼痛,但较轻
皮疹:有出血、淤斑等表现,查血后血小板减少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怎么判断?
有特效药么?该如何预防?
虽然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或特效药,家长们也无需过度担心。
就算感染了也不需要太过恐慌,做好对症护理即可。
● 基础护理:充分休息,补充水分, 防止脱水。
● 症状缓解:使用解热镇痛药来退烧和缓解关节痛、头痛,如对乙酰氨基酚。
⚠️ 在不能排除登革热的情况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登革热出血风险。
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蚊虫叮咬,避免蚊虫暴露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室内驱蚊:蚊帐、纱窗、电蚊香,物理防蚊最有效
👉 2 个月以下的宝宝,用物理防蚊的方法。
纱窗和蚊帐,可以有效地将宝宝和蚊子隔离开,只要别把蚊子关进去就成,然后再拍死就行。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设计团队
👉 2 个月以上的宝宝,驱蚊液、插电蚊香等化学驱蚊也是靠谱的驱蚊方式。
注意不要选择有六六六或 DDT 的有毒劣质蚊香,现在大部分电蚊香 / 蚊香液都是(拟)除虫聚酯类杀虫剂(通过这种毒性低的人工合成杀虫剂来攻击蚊子的神经)。
只要离宝宝睡觉的位置远一点,在房间保持通风的情况下,浓度是很低的,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室外防蚊:利用安全的驱蚊产品
👉 2 个月以下的宝宝,任何化学驱蚊剂都不要用。夏天出门,手推车上挂上蚊帐,尽量做好物理防蚊措施就够了。
👉 2 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根据年龄和户外活动时间,选择合适的驱蚊液或驱蚊乳,像避蚊胺、派卡瑞丁、IR3535 等都是安全有效的驱蚊剂。
不同的驱蚊成分,适用年龄、时效和使用场景,我们也给大家总结好了,可以一键保存 👇
环境清理
蚊子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及时定期清理家里家中的积水也是重要手段。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各位家长对基孔肯雅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并不可怕,我们只要科学应对,做好日常防蚊工作,就能有效阻断其传播🙅,无需恐慌。
参考文献
[1]Uptodate: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
[2]Uptodate: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和预防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