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妈妈,以后我可以在太空吃烧烤了!”

“太空烧烤摊开业了,航天员是VIP客户吧?”“这真忍不住,这是真想吃!”“香迷糊了!”最近中国空间站的“烧烤大餐”刷屏网络,神舟二十一号和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围着一台神奇的机器,举着滋滋冒油的烤鸡翅、金黄焦脆的牛排,笑得眼睛都弯了。这可不是P图,而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吃上现烤的烧烤,背后藏着一大波超酷的“黑科技”!


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

太空烧烤刷屏!




“太空烧烤摊开业了,航天员是VIP客户吧?”“这真忍不住,这是真想吃!”“香迷糊了!”最近中国空间站的“烧烤大餐”刷屏网络,神舟二十一号和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围着一台神奇的机器,举着滋滋冒油的烤鸡翅、金黄焦脆的牛排,笑得眼睛都弯了。这可不是P图,而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吃上现烤的烧烤,背后藏着一大波超酷的“黑科技”!

图片

来源:新华网


太空烤肉到底难在哪?



你可能会问,在太空烤个肉能有多难?毕竟家里的烤箱一按开关就搞定。但在空间站,连“热空气往上飘”这个常识都不成立。要想吃上新鲜出炉的美食,首先就要攻克这三道难关

第一关:热空气“不动弹”?热风循环来破局

在太空烤肉,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加热难题。地面上烤箱靠热空气自然对流升温,但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热空气不会像地面那样“向上流动”,而是停滞在原地,导致热量无法均匀传递。国际空间站曾在2019年尝试烤饼干,因热对流失效,耗时长达130分钟,是地面烤制时间的6倍。

图片

来源:PA Media

我国航天工程师通过设计专用热风循环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师研制的热风烘烤机内置精密风道和风机,强制驱动热空气在炉内形成360度循环流动,确保热量覆盖每一处食材。同时采用动态控温技术,实时监测食物各区域温度,通过调整风机转速让食材受热均匀。这套系统将加热温度从以往太空加热设备的100℃提升至190℃,达到地面烧烤所需的焦香温度。




第二关:油烟“搞破坏”?净化系统显神通

烧烤产生的油烟是空间站的“隐形威胁”。密封的空间站内,油烟粒子若飘散,不仅会影响航天员呼吸,还可能腐蚀精密仪器、引发电路故障。微重力环境下,油烟和肉汁飞沫不会自然沉降,更容易扩散到舱内各个角落。

图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针对这一问题,烘烤机集成了内置油烟净化装置。烘烤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被专用风扇吸入净化系统,先经高温催化分解油烟中的有机成分,再通过多层滤网过滤微小粒子,最终排出的空气洁净度优于空间站舱内空气标准。同时,设备配备特制的食材固定架和接油装置,防止肉汁在失重环境下“飘移”,从源头减少油烟产生。




第三关:食材难保鲜?太空冰箱有妙招

想在太空吃烧烤,前提是食材能安全保鲜。地面冰箱靠压缩机和制冷剂相变制冷,但微重力环境下液体和气体无法自然分离,传统制冷方式完全失效。若食材保存不当,不仅会失去新鲜度,还可能滋生细菌,影响航天员健康。

图片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

上海理工大学王子龙教授团队提出半导体制冷方案,攻克了太空冰箱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利用珀尔贴效应,通过半导体片通直流电实现无压缩机制冷,无需制冷剂即可产生冷量。为解决半导体制冷片局部制冷集中的问题,团队引入多孔导热基质板,像“冷量分配网”一样将冷量均匀扩散到冷板表面,避免食材“局部冻伤”。同时优化冰箱内部气流通道,在微重力环境下实现冷量均匀覆盖,确保食材无论放在哪个位置,都能保持在稳定的安全温度区间。

图片


“太空美食地图”解锁中

如今,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菜单”已丰富至190余种,从太空饺子到中秋月饼,再到如今的烧烤,航天员在400公里高的轨道上也能尝到“家的味道”。更酷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太空菜园”已经产出了4.5公斤新鲜果蔬,未来厨余残渣或许还能变废为宝,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养分,真正实现“太空生态循环”!

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

太空烧烤的实现只是中国航天“美食工程”的一个起点。当一项项技术难关被逐步突破,未来的我们,或许会离 “太空美食自由”的愿景越来越近。

155119
“妈妈,以后我可以在太空吃烧烤了!”
1132
蝌蚪找真相
新闻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蝌蚪五线谱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