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希望年轻人知晓,深空探测的意义绝不仅仅来自科学探索本身,它是大国力量的象征。“当科学技术赋予国家更多底气,别人才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你。”
在此前人类尝试着陆火星的任务中,仅美国取得9次成功,苏联“火星三号”着陆20秒后失联,其他尝试均告失败。
到达火星轨道后,“天问一号”没有立即降落,而是环火飞行数月。中国首次探测火星,最重要的是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天问一号”选择了最稳妥的模式——“先绕后落”。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上。至此,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度过了最为凶险的阶段——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火星表面的“惊心动魄9分钟”。
“天问一号”的辉煌成就,是一场凝聚全球智慧的壮丽交响。它是开放的科学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多地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研制过程,并与欧空局、法国、奥地利、阿根廷等组织和国家开展了多项合作。
“天问一号”行走的轨迹,是屈原叩问苍天时无法想象的道路;“祝融号”回传的影像,是古老天问在星辰间得到的清晰回响。从《天问》诗篇的深沉咏叹到“天问一号”的精准入轨,两千年求索浓缩于一步坚实的跨越。中国探索深空的脚步,一旦迈出,便永不停歇。
审核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
参考文献:
[1]火星,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20-07-27.
[2]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N].新华社,2020-07-23.
[3]“天问一号”任务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7个月长途跋涉奔向火星[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7-23.
[4]这次,中国来了!“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N].解放军报,2020-07-10.
[5]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N].中国科学报,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