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龙年,蛇年来临,我们常把蛇叫做小龙,而蛇正好是龙的参考原型之一。学者闻一多认为,龙图腾是以蛇为基础,结合其他动物特征创作而成的。甚至在一些龙文物上,仍能看到蛇的明显特征。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可以“大成龙”的巨蛇呢?
蛇,这种让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动物一直以来却是许多医学机构的“宣传大使”。很多医疗组织、医院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蛇杖作为标志中的核心元素,这不禁令人好奇: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机构的 Logo 中?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成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成语源自《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传说。 虽然蛇是否能够吞下一头大象还没有定论,但是蛇确实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得多的猎物,蛇嘴为什么能张那么大?
辞“龙”迎“蛇”,农历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蛇年将出现“两头春”现象,也就是一年中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两头春”并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平均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
不管是“五步蛇”、“七步蛇”还是“百步蛇”,其实都是指尖吻蝮。这些名字形容的是尖吻蝮有剧毒,以致于被夸张为人被咬后在走五步的时间内就会死亡。不过也不用太慌,相比其他国内毒蛇,尖吻蝮致死率并不高。
属蛇的人通常会说自己是属小龙的。在十二生肖中,这是个特例。为啥不愿说属蛇呢?蛇做错了什么吗? 用小龙来代替,既避开了蛇,又蹭了龙的光,一举两得。可是,蛇堪称龙的祖先,这么自降身份,何其尴尬。
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爬行动物,蛇冰冷的躯体与身上的毒液使人感到害怕,没有四肢却能迅速游动、攀高、穿缝、入洞,灵巧无比,给人一种神秘感。
提起蛇这种动物,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凶残、恶毒、恐怖”,然而这种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动物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院的“宣传大使”,很多医学院的徽标中都有蛇元素。这样的蛇造型有一个专业的名称:蛇杖。
在中国文化中,蛇的形象颇为复杂,既有神格,亦具妖格;在南岛文化中,蛇成为民族图腾文化中的典型崇拜物;在希腊文化中,同样流传着众多与蛇相关的故事。中华文化的图腾龙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其主体:身体,便是以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