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秋天怕冷又上火,是中医说的“寒包火”

“寒包火”,表现为外寒内火季节转换,感觉自己“上火”时,有的人可能希望通过减少衣物降火。

“寒包火”,表现为外寒内火



季节转换,感觉自己“上火”时,有的人可能希望通过减少衣物降火;还有些人为了穿得不臃肿,即使降温了,也穿得单薄。事实上,这些做法都容易招来“寒包火”。


寒气有凝闭的性质,让寒气从外部包围人体,体内的火气就很难再散发出去。“上火”时,需要在体内疏散、清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降火,就容易形成“寒包火”。


这种病证有两种表现形式:


  • 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


  • 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图片



“寒包火”为何易发生在秋冬?



中医认为“寒包火”分内因和外因:


  • 内因多由于素体阳热,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犯肺,或过食辛辣肥甘,痰热内生所致。


  • 外因则为外感风寒,其中感受风寒的原因很多,比如吹空调,运动后洗凉水澡等。


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人体免疫力较低,这段时间,空气也较为干燥,到室外活动后,容易受到寒气侵袭,若再加上体内的“燥”,极易引起感冒。


最重要的原因是,眼下季节转换,气温骤降。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睡觉时还有点热,下半夜明显转凉,若未及时盖被子,更容易着凉。


此外,日间气温变化明显,中午外出时还挺热,傍晚时气温明显下降,没及时添衣的话,也容易感受风寒。


图片



3个方法清除“寒包火”



调理“寒包火”的原则是外散风寒,内清里热,而非单纯地祛寒或清热。


中午减衣,早晚加衣



中午温度较高时,应及时减衣,以免出汗多,外出吹风着凉。体质弱的人要保护好脖颈、腹部和脚部。


适度“秋冻”,以避外寒



添加衣物不宜过快,适度寒凉刺激,有助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如果气温骤降,就要以保暖为主,老年人尤其该注意。


茶饮预防,食材调理



容易发生“寒包火”的内热盛者,平时可用菊花、桑叶、黄芩、百合等代茶饮。


容易外感风寒者,可用生姜、葱白、淡豆豉等煮水代茶饮;或经常艾灸大椎穴,以解表散寒,但不宜过灸,以免助火。


如果已经出现“寒包火”症状,以解表散寒、内清郁热为主,在散寒的基础上配以清热,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


152675
秋天怕冷又上火,是中医说的“寒包火”
1132
蝌蚪找真相
新闻
生命时报
蝌蚪五线谱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