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标准”“100支棉”全是假的!买到直播间造假床品如何维权?
“A类母婴级安全标准”“100支高密度长绒棉”,直播间里主播口中的优质床上用品四件套,
“A类母婴级安全标准”“100支高密度长绒棉”,直播间里主播口中的优质床上用品四件套,配上百元内的 “亲民价”,曾让无数消费者心动下单。
近日总台《财经调查》栏目揭开了这场热销背后的造假黑幕——江苏南通、浙江嘉兴等地商家通过虚标支数、伪造A类标签、提供假检测报告等手段,将劣质产品包装成“高端好物”,线上直播间与线下市场均沦为造假链条的一环。
随着海宁、南通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开展排查整治,涉案物品被查封扣押。但这背后还存在诸多深层问题特别是维权路径,值得进一步追问:劣质四件套以次充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虚假宣传下的购物损失如何追回?商家的违法行为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为此,央视网《锋面》记者采访了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周卫法和四川蜀汇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玲,从法律视角解析行业乱象与维权路径。
央视网《锋面》:近期《财经调查》曝光一些网络直播间宣称“A 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 的床上用品四件套,实则以次充好。从法律角度看,商家这种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涉及哪些具体法律条文?
王玲:“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属于消费欺诈,更有可能触犯刑事犯罪。商家以次充好,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也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周卫法:商家行为还涉嫌虚假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该事件中,商家所宣传售卖的产品达不到A类,硬说是A类;达不到高支高密度,硬说达到了。与事实明显不符。而且这种宣传客观上会使消费者觉得它“物美价廉”,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实质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央视网《锋面》:若商家宣传是“100 支长绒棉”,实际远达不到该标准,或者标注 “A 类母婴标准” ,但产品根本不符合要求,这分别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王玲:因为我国产品质量标准呈现多样化、多类型的特点,比如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因此,应当结合涉案产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产品的质量达到了相应的标准,没有对消费者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只是在标识上或者售卖中欺骗了消费者,那么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刑法上的“伪劣产品”,会被认定为消费欺诈。
周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6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在以次充好诱导消费者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购买其商品的情况下,该行为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商家上述行为可能面临三类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对消费者进行赔偿的民事责任——可能要退一赔三。
(2)行政责任,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对其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即构成本罪。基本刑罚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央视网《锋面》:在直播间售卖劣质四件套的情况下,涉及的责任主体通常有哪些?各自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商家给产品贴上虚假的检测报告以蒙骗消费者,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如何定性?
周卫法:明知其劣质而销售的销售者,要承担虚假广告、消费欺诈带来的罚款、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乃至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法律责任,此外,还面临消费者可能对其展开的退一赔三等民事赔偿责任。
央视网《锋面》: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大力推销此类劣质产品,他们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如果需要,依据是什么?承担何种责任?
王玲: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中,如果明知售卖的是伪劣产品还依然大力推销,若该产品可能对消费者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那么可能涉嫌构成刑法上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可面临无期徒刑。若该产品质量上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只是存在欺骗了消费者的问题,那么主播涉嫌消费欺诈,除了需要对消费者退一赔三外,也将会面临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周卫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在虚假广告中作推荐、证明受到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利用其作为广告代言人。
央视网《锋面》:对于购买到此类劣质床上用品四件套的消费者,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维权过程中,需要保留哪些关键证据?
周卫法:首先,消费者可以向直播平台反映自己遭遇的情况。一般而言,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都会与入驻其中的经营者签订相应的诚信经营的合同。入驻商家一旦违反,将面临被停播、封号的风险。
其次,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再者,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所在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王玲:在维权过程中,首先应当保留好购买的产品实物、支付记录以及商家的宣传截图。支付记录可以证明消费者的确在商家处购买了产品,商家的宣传截图和产品实物可以证明消费者所购买到的产品与商家的宣传货不对板,商家存在消费欺诈的问题,商品属于伪劣产品。
监制:李绍飞
编辑:于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