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学的萌芽时期
古人善于用微生物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现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用来沤粪积肥,使农作物变得更加茁壮。
微生物在医学中也有应用,公元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白僵蚕治病的记载。
公元6世纪的《左传》中也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
公元6世纪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微生物应用的资料,如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腌菜等。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也有酿酒的操作记录。
虽然古人还不知道是微生物在发挥作用,但是他们通过日积月累的生活实践,已经学会巧妙地利用微生物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点这里阅读全文

微生物学的初创时期
微生物研究的大门的开启。

微生物的初创期是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詹森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罗伯特·胡克把昆虫等较小事物在显微镜下的具体形态发表在《显微制图》中,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并详细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打开了微生物研究的大门。
在列文虎克死后,微生物的研究一度进入低谷,“自然发生论”开始成为热点话题。
1748年,尼达姆(John Needham)用“干草等浸泡在烧瓶中会产生微生物”的实验证明“自然发生论”。后来,许多科学家投入到微生物研究中来,为微生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765-1776年,斯帕兰让尼(Lazaro Spallanzani) 又用密封加热实验反驳“自然发生论”。1826年,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出乙醇发酵由酵母菌引起,在1837年,他又提出微生物引起发酵和腐败。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
生理学阶段的微生物研究。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时,微生物的研究进入生理学阶段,在众多微生物学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和德国生物学家科赫。
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巴斯德(Louis Pasteur) 在1857年提出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1860年提出酵母菌在乙醇发酵中的作用;1864年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论;1866年发明低温灭菌法;
1880年和斯坦伯格(George Sternberg)同时从唾液中分离和培养肺炎球菌;1881年和鲁克斯(Pierre·Paul·Emile Roux) 用炭疽菌进行免疫实验并研制炭疽疫苗;
1885年研制出狂犬病疫苗,在被疯狗咬伤的9岁小孩身上首次试用并获成功。
点这里阅读全文

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的发展。

获得诺贝尔奖的微生物学家。
1897年爱尔里希(Paul Ehrilich)阐明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1908年获诺贝尔奖。1897年,罗斯(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给人,1902年获诺贝尔奖。1901年博尔德(Jules Bordet)和根高(O.Gengou)确定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并发展了补体结合试验,1919年获诺贝尔奖。1902年波蒂尔(Paul Portier)和瑞切(Charles Richet)首次发现过敏现象和提出过敏症(anaphylaxis)的名称,1913年获诺贝尔奖。1902年兰德斯特尔(Karl Landsteiner)发现人的血型,1930年获诺贝尔奖。1909年,尼古拉(Charles J H Nicolle)证实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媒,1928年获诺贝尔奖。1911年,劳斯(Peyton Rous)发现一种引起小鸡结缔组织生癌的病毒,1966年获诺贝尔奖。1932年鲁斯卡(Ernst Ruska)和克诺尔(Max Knolland)设计了最初的透射电子显微镜,1986年获诺贝尔奖。
点这里阅读全文

微生物学的成熟时期
从此微生物学的研究向分子水平转化。

20世纪50年代,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电子显微镜的不断改进使人们可以看到更加微小的东西,原子和分子结构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重大成果。
1951年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发现能跳动的基因(现称“转座子”),1983年获诺贝尔奖。蒂勒(Max Theiler)因开发黄热病疫苗获1951年诺贝尔奖。1953年沃森(James Watson) 、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提出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诺贝尔奖。1955年杰尼(Niels K.Jerne)提出了抗体形成的自然选择理论,1984年获诺贝尔奖。1957年博韦特(Daniel Bovet)第一个发现并合成抗组胺。1958年莱德伯格(J. Lederberg)、比德尔(G.W.Beadle)和塔坦(E.L.Tatum)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和基因重组现象及基因的调控。
点这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