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的发展。
下面只介绍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微生物学家。
1897年爱尔里希(Paul Ehrilich)阐明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1908年获诺贝尔奖。1897年,罗斯(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给人,1902年获诺贝尔奖。1901年博尔德(Jules Bordet)和根高(O.Gengou)确定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并发展了补体结合试验,1919年获诺贝尔奖。1902年波蒂尔(Paul Portier)和瑞切(Charles Richet)首次发现过敏现象和提出过敏症(anaphylaxis)的名称,1913年获诺贝尔奖。1902年兰德斯特尔(Karl Landsteiner)发现人的血型,1930年获诺贝尔奖。1909年,尼古拉(Charles J H Nicolle)证实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媒,1928年获诺贝尔奖。1911年,劳斯(Peyton Rous)发现一种引起小鸡结缔组织生癌的病毒,1966年获诺贝尔奖。1932年鲁斯卡(Ernst Ruska)和克诺尔(Max Knolland)设计了最初的透射电子显微镜,1986年获诺贝尔奖。1932年塞尔尼克(P.Zernike)发明相差显微镜和论证相衬法,1953年获诺贝尔奖。1935年多马克(Gerhard Domagk)发现白浪多息(偶氮磺胺)的抗菌作用,1939年获诺贝尔奖。1940 年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弗洛里(H.W.Florey)和钱恩(Ernst Boris Chain)用精制的青霉素成功地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并实现深层发酵,1945年获诺贝尔奖。1943年德尔布鲁克(Max Delbruck)、卢里亚(Salvador Edward Luria) 和赫尔希(A.D.Hershey)研究细菌和噬菌体的突变以及核酸再病毒传递和复制时的作用,1969年获诺贝尔奖。1944 年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和斯卡兹(Albert Schatz)发现链霉素,1952年获诺贝尔奖。1949年恩德斯(John Enders)、威乐(Thomas Weller)和罗宾斯(Frederick Robbins)成功地在非神经细胞中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1954年获诺贝尔奖。
摘自《科技史与方法论》清华出版社授权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