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小饭勺”的鸟界网红:勺嘴鹬的奇幻旅程与生存挑战
想象一下,如果你出生就自带餐具,是不是感觉特别酷?在鸟类世界中,真有这样—位“与众不同”的小可爱——它身 材娇小如麻雀,却长着—张“勺子脸”!
没错,这就是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因为嘴巴前端呈现独特的勺状,活脱脱—把小汤匙,所以得名“勺嘴鹬”,不 少鸟友亲切地称它为“小勺子”。
这位圆头圆脑的“鸟界吃货”,拥有着—套超萌装扮:短腿、圆头,加上那标志性的黑色勺状喙。季节变化时,它还会
来个“变装秀”——夏季穿“红棕色礼服”(头、颈及胸部呈红棕色并带暗褐色纵纹),冬季则换上“灰白色便装”(淡褐 灰色的羽毛,覆羽具有白色羽缘)。难怪它成了鸟类观察者心中的“明星物种”!
“我的勺子不是摆设”:干饭届的扫地高手
别以为勺状嘴只是为了好看,这可是小勺子的“吃饭神器”!当退潮后的滩涂上,其他鸟类还在—啄—啄地找食物时, 勺嘴鹬已经开启了“扫地模式”。
它们低垂着头,专注得像极了饥饿的美食家,不断将自己的“小饭勺”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左右来回扫动。观察
研究表明,勺嘴鹬觅食时会像在“涮火锅”—样在水里涮着捕获的小生物,有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叼走!
根据科学调查,勺嘴鹬的食谱相当丰富,包含二三十种不同的食物,其中以小型虾类为主要偏好。它们主要以甲壳类、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这种独特的"扫食"方式让它们能够高效地从泥沙中过滤出这些小型生 物。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勺嘴鹬偶尔会捕食—些“意外收获”,如小型飞虫等非典型食物。这种灵活的觅食策略在 食物资源紧张时期尤为重要,展示了这个小小身体里惊人的适应能力!
年度最佳旅行家:9000公里的迁徙马拉松
如果要评选“鸟界旅行达人”,勺嘴鹬绝对能拿冠军!它们每年的行程单可以甩掉大多数候鸟好几条街。
想象一下: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 一路向南,穿越日本、韩国、中国,最终抵达东南亚的泰国、印 度、中南半岛等地区——这趟”环太平洋"之旅长达9000公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体长仅14-16厘米的小家伙,每年 要往返飞行两次,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近一半!
真的很想问问它们:“是什么让你们能坚持这么远的路程?飞累了怎么办?有没有觉得迷路?”
好在这条被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迁徙走廊上,有不少“驿站”供它们补给。中国的江苏条子泥湿地就像是勺 嘴鹬的“五星级休息站”。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秋季时,勺嘴鹬通常会在条子 泥停留30到40天,不仅要完成“换装”任务(更换羽毛),还要大吃特吃,为接下来的旅程储备能量。有的勺嘴鹬对这 个“休息站”特别眷恋,最长甚至会在此停留3个月 !
被误解的“渣爸渣妈”?不,这是高级育儿法!
说到勺嘴鹬的育儿方式,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这简直是“放养式教育”的极致!
繁殖季节(6-7月),勺嘴鹬夫妻会表演一出“选房-结婚-生娃”的短剧。雄鸟先是炫技飞行,成功吸引雌鸟后,两只鸟 一起选址筑巢。雌鸟通常每窝产下4枚卵,然后夫妻俩轮班孵蛋,每半天交接一次,孵化期约20天。
神奇的是,勺嘴鹬宝宝—出壳就是“野孩子 ”——它们立刻离巢自行觅食,根本不用父母喂养,真是让人省心的娃呀! 更让人惊讶的是,雏鸟出壳后不久,勺嘴鹬妈妈就会潇洒地南迁,留下爸爸照顾幼鸟。等幼鸟学会飞翔(约20天
后),爸爸也会跟着南迁,留下幼鸟独自在繁殖地生活数周后,这些“⻦⽣⿊⻢”才会开始自己的第—次迁徙。
危机四伏:数量仅剩443只,这只鸟正在消失 … …
我们不得不面对—个心酸的现实:这群可爱的“小勺子”正处于灭绝边缘。
根据《涉禽研究》(Wader Study)杂志2024年发表的—篇论文估算, 目前勺嘴鹬的全球成年个体数量仅为443只, 种群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如果放任不管,到2062年,勺嘴鹬的全球种群数量将会减少至仅20个繁殖对(40只 成鸟)。
从上世纪70年代的2000-2800对成鸟,到2000年不到1000对,再到2002年约560-900对,2009年降至120-200
对,勺嘴鹬数量的下降曲线让人触目惊心。它们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CR)物种,我国也将其 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勺嘴鹬的困境,就像—场多方围攻的战役:
1.人类“抢地盘”:这就是勺嘴鹬面临的困境。由于沿海开发和填海造陆,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韩国新万金防潮 堤占地近40000公顷,直接摧毁了勺嘴鹬重要的“补给站”。
2.气候变化“熔化”家园:全球变暖让北极的冻土层逐渐减少,勺嘴鹬的“婚房”正在消失。
3.猎人的黑枪:在—些地区,勺嘴鹬还面临非法捕猎的威胁。
4.外来植物“抢地盘”: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在滩涂疯长,挤占了勺嘴鹬的“餐厅”空间。
5.污染让“餐厅”关门 :工业污染导致滩涂底栖动物减少,勺嘴鹬的“菜单”越来越少。
拯救行动:科学家的“偷蛋”大计划
面对勺嘴鹬种群的断崖式下跌,全球科学家可没闲着!他们脑洞大开,想出了两个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实际非常有效 的计划:
“偷蛋计划”: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不正经”?
别被名字迷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科学项目!英国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WWT)等组织的科学家们,在勺嘴鹬繁殖 地做起了“神偷”——他们悄悄“偷走”勺嘴鹬的第—窝蛋,带回实验室人工孵化,同时让勺嘴鹬夫妻产下第二 窝蛋。这 样—来, —对勺嘴鹬—年能生出两倍的宝宝!在人工环境下,勺嘴鹬蛋的孵化率和幼鸟存活率提高了5倍以上!
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偷蛋计划”效果超棒,到2020年,已有80只人工繁育的勺嘴鹬健康成长。更神奇的是,这些“实 验室出身”的勺嘴鹬,照样能像野生同伴—样完成迁徙,并回到出生地繁殖!
“方舟计划”: 鸟类版的“诺亚方舟”?
这个计划更像是给勺嘴鹬准备的“末日保险”。科学家将部分勺嘴鹬卵带到英国的保护区人工孵化,让这些勺嘴鹬在保 护区内生活繁殖,形成—个“备份种群”。
如果野外种群真的灭绝了,这些保护区的勺嘴鹬就成了延续物种的最后希望,就像电影《2012》中的诺亚方舟—样。
中国行动:720亩的“五星级度假村”
在中国,勺嘴鹬的保护也在扎实推进。2019年,中国黄 (渤)海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条子泥湿地成 为受保护区域。2020年,东台沿海将720亩原本用于养殖的鱼塘改造成了候鸟栖息地,被鸟友们亲切地称为“720高 地”——这简直就是为勺嘴鹬量身定制的“五星级度假村”!
当地还采取了“高滩旋耕+中滩围淹+低滩深埋”+“围堰降水”的“3+1”治理模式(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效果杠杠的!), 清除了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者”,让勺嘴鹬的“餐厅”环境更舒适。
勺嘴鹬“身份证”:科学家给它们戴上彩色“手环”
想要保护勺嘴鹬, 首先得了解它们的“行踪”。科学家们会为勺嘴鹬佩戴彩色旗标,每个旗标都有独特的编码,就像我 们的身份证号码—样。
有个名叫“01”的勺嘴鹬可是个“名人”——它是第—只在繁殖地被环志的勺嘴鹬。2011-2014年间,它和配偶共繁育了17 个后代,堪称勺嘴鹬界的“多子多福”模范!虽然“01”在2016年之后再未被发现,但它的许多子孙后代仍在延续着这个 家族的血脉。
你也能成为勺嘴鹬守护者!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为勺嘴鹬出—份力?以下是人人都能参与的行动:
1.化身知识传播官:把勺嘴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认识并关注这个濒危物种。朋友圈转发起来!
2.变身观鸟侦探:如果你在沿海地区,带上望远镜去寻找勺嘴鹬的踪迹。发现带旗标的勺嘴鹬?记得拍照记录!这 些信息对科学研究超级有价值!
3.做文明观鸟者:观鸟时请保持安静,与鸟儿保持距离,不要为了拍照而惊扰它们。记住:最好的照片不如鸟儿的 平安!
4.支持湿地保护:参与湿地保护的公益活动, 用行动支持栖息地保护。
5.减塑减污染: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不往水域扔垃圾,保护鸟儿的"餐厅"干净整洁。
下次当你用勺子吃饭时,希望你能想起这个自带“饭勺”的小精灵,以及它们正在经历的生存挑战。也许,这就是改变 的开始。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湿地环境,减少污染, 支持栖息地恢复工作,共同守护勺嘴鹬和所有依赖湿地生存的生物, 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Green. R.E., K.K.S. Leung, N.A. Clark, G.Q.A. Anderson, K. Brides, Q. Chang, S.U. Chowdhury, J.A. Clark, M.
Foysal, C. Zöckler, Y. Gerasimov, G.A. Gale, N. Iakushev, J. Khamaye, E. Lappo, D.S. Melville, P.S.
Tomkovich, E. Weston, J. Weston & Z. Yang. 2024. New estimate of the trend in world population size of the Spoon-billed Sandpiper suggests continuing decline. Wader Study 131(2):122–131.
2. C. Zöckler. 2015. The‘Monument’Spoon-billed Sandpiper‘01’returns to Rudong at World Shorebirds Day. Spoon-billed Sandpiper Task Force News Bulletin 13:8.
3. N.A. Clark, E. Syroechkovskiy, C. Zöckler, & S.U. Chowdhury. 2021. We have not saved Spoonie yet! A Call for Action. Spoon-billed Sandpiper Task Force News Bulletin 25:5–6.
4. https://mp.weixin.qq.com/s/5mDdd-YH5CjFgLaJ0HziIA
5. https://mp.weixin.qq.com/s/OslcZPRr1rYl19UXg0rF5g
6. https://mp.weixin.qq.com/s/-MNNXMiE0EOp-xesKJNzYw
7. http://www.yellowsea-wetland.com/guanniaozhilv/578.html
8. https://www.cdstm.cn/gallery/hycx/qyzx/201611/t20161113_477737.html
9. https://www.ycnews.cn/shms/2023/08-08/Nk07AQlD.html
10.http://www.yangxi.gov.cn/xw/yxxw/content/post_748231.html
11. https://www.hk01.com/
%E5%AF%B5%E7%89%A9/57668/%E7%80%95%E5%8D%B1%E9%9B%80%E9%B3%A5-
%E7%94%B1%E4%BF%84%E7%BE%85%E6%96%AF%E9%A3%9B%E5%BE%80%E6%9D%B1%E5%8D %97%E4%BA%9E-
%E5%8B%BA%E5%98%B4%E9%B7%B8%E9%9B%A3%E6%95%B5%E5%BB%A3%E6%9D%B1%E6%8 D%95%E9%9B%80%E7%B6%B2
12.https://bbs.nga.cn/read.php?tid=43687229&rand=899
13.https://www.sohu.com/a/828883461_121106875
14.http://www.yangxi.gov.cn/xw/yxxw/content/post_655794.html
内容由AI生成,请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