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创作科普文章就像调酒,不能把科研论文这种高浓度的酒简单稀释,而要在保持知识纯度的前提下,调整呈现出来的口感。
嘉宾作品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回顾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重大科学成就与贡献,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执着。
科学技术史是理学一级学科,但长期以来并未设有本科专业,该领域的研究者几乎都由其他学科背景转型而来。李亮的学术轨迹印证了这一点:本科计算机、硕士物理,博士阶段他最终选择深耕科技史的研究。这种内在的多元融合特性,不仅赋予了科技史学科独特的魅力,也自然而然地引导着研究人员涉足科普写作。
谈及科普创作的契机,李亮坦言:“其实我本身就特别爱读书,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会翻一翻书,因此也喜爱写东西。同时,我也意识到社会对优质科普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发掘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以及满足社会需求是我进行科普创作的主要动力。”
反之,科普实践亦能反哺科研。李亮指出:“科研往往聚焦于精深的专业领域,容易与社会大众的广泛需求脱节。通过科普工作,我们能更广泛地接触不同人群,了解公众的实际关切与需求,从而在科研选题和方向上予以更多关注,更好地回应社会期待。”
2018年的一次翻译经历,成为了李亮科普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翻译法国天体物理学家撰写的《4000年中国天文学史》时,他既赞叹于西方学者撰写中国天文学史著作时“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的比较视角,也意识到本土叙事的缺失:“有不少读者反馈,对于中国天文学史这样的主题,只是读外国人的著作依然不太‘过瘾’,希望哪天能有国内的学者出一本类似的、通俗易懂的著作。”
最终,这本耗时三年完成的著作,巧妙地通过故事场景引入,用60多个关键历史瞬间构成主线,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与重要成就生动地串联了起来。
天文学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古代天文学里有很多名词术语和概念,如今大家已经非常陌生。如何将天文学史知识转化为大众感兴趣的科普内容,是李亮不断钻研学习的“课题”。
李亮坦言,作为研究人员,写作风格有时难免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因此需要不断锤炼文笔和叙事技巧。通过调整写作方式,避免学术论述的生硬感,可以显著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从而“离公众更近一些,更贴近普通人的阅读需求。”
另一方面,追求生动有趣绝不能以牺牲内容的准确性为代价。“作为专业学者,我们必须依托扎实的知识积累,严格把控内容的专业水准,在确保严谨性的前提下,将知识进行通俗化处理,以方便公众理解。”
他比喻道:“创作科普文章就像调酒,我们做科研就像生产那种度数很高的‘原浆酒’或者说‘高度酒’,纯度高,劲儿比较大。而做科普呢,更像是把这‘高度酒’,经过一番精心的‘调和’和‘勾兑’,根据大众的口味和接受度,酿成更容易入口、口感更柔和的‘低度酒’。最终,能让大家都能乐意来尝一尝‘科学’的味道,品味出科学的这种‘醇厚’,从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对李亮来说,科普创作就是他在星空与书籍间架设的那座桥梁。让遥远的星光穿越历史,照亮当下的心灵;让千年的智慧融入公众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担当。
有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颜色,一般人看不到,你想看看吗?
马桶明明是人坐的,为什么叫“马”桶?其实它还叫“虎子”,真的和老虎有关
想增肌,吃素竟然和吃鸡肉牛肉一样管用
飞机坏了直接贴胶带?乘客被吓傻:这还能坐?!
六旬老人在博物馆掉进漆黑大坑受伤,展品名为堕入地狱,设计者怎么想的?
注意!“忌食辛辣”就是不吃辣椒吗?还有这些食物
用“五常大米”字样卖五常产地大米被诉侵权?原因是......
蓝莓价格“腰斩”!每天吃一盒会发生什么?皮肤真的会变白?
校园暴力?其实更多的是学生欺凌!建议这样应对→
睡眠时总拳打脚踢是怎么回事?别笑,这可能是种病!
增加青少年抵抗力,就要多吃蛋白质?错!
一颗小行星7年内或将撞击地球?别害怕,也不是第一次了...
白天睡,夜里醒,做梦都想正常作息
每天走多少步,既健身又不伤膝?
不可不知的运动误区“大集合”,你还在错上加错吗?|真相解码
警惕!女子因忽视手脚发麻,4个月后确诊脑癌,医生急喊:早有预警
“土鸡蛋”“富硒蛋”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
谨防“老年大学”成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