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话蛇!揭秘蛇界奇闻!让你大开眼界!

龙是华夏民族的最终图腾。然而,龙由蛇而来,蛇是龙的主体。因此,有“先有蛇,再有龙”之说。不过,龙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龙"。所以,在十二生肖中,蛇位于龙后,排行第六。

2025

蛇岁启新程

福运绵绵绕万家

灵蛇献瑞  生态护航


今年是蛇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蛇被称为“小龙”

具有与龙相似的神圣地位

并且受人崇拜

但蛇也是令人恐惧或厌恶的动物

一般人在野外活动时

最不想遇到的就是蛇

但不可否认的是

蛇类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

丰富的生态价值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

探秘这些冷酷猎手吧 


“巳”与“蛇”

是怎样结合的?


在十二生肖中,蛇排位第六,对应的地支为“巳”。“巳”是象形字,其本义原为“胎儿”,后因其形与蛇接近,所以才被借为地支第六位的名称。

在农历四月,对应的地支为“巳”,此时阳气旺盛地生发出来,而阴气则处于潜藏状态,即为气候温暖,万物蓬勃发展之景。巳有“停止”之义,指草木的生长状态已达极限,寓意自然世界变得最为繁盛而色彩斑斓。

龙是华夏民族的最终图腾。然而,龙由蛇而来,蛇是龙的主体。因此,有“先有蛇,再有龙”之说。不过,龙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龙"。所以,在十二生肖中,蛇位于龙后,排行第六。



蛇的自我介绍

蛇是无足动物,在分类学中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世界上现存约3900种大大小小的蛇,它们几乎遍布于所有大陆及大部分海洋中,但不存在于南极洲与部分岛屿上。

红尾蚺



虫动蛇类展区

重庆动物园的两栖爬行馆内设有蛇类展区,该展出始于1956年,彼时虫动接收了人民公园蟒蛇,开启了蛇类展示的历史。经过虫动多年的不懈努力,其蛇类展出在种类与数量上均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已拥有原矛头蝮、眼镜蛇、乌梢蛇、玉米锦蛇、网纹蟒、缅甸蟒、球蟒13种80多条蛇类动物覆盖了毒蛇、游蛇、蟒蛇三大类。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虫动还完成了蛇类笼舍的环境优化升级。

佛州王蛇



你天生怕蛇吗?


许多人从未亲眼见过蛇,那么人对蛇的恐惧是如何产生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早就演化出一种对蛇、蜘蛛等危险生物的天生感知能力,并学会害怕它们。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能在各种不具威胁性的物体中识别出蛇的图像,而非其他动植物的图像。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能力有助于人类在野外生存。对人的祖先而言,蛇是一种每天都能遇到的危险动物,而非虎、狮和熊这些大型猛兽。

因此,在整个进化史上,能迅速学会害怕蛇的人类在生存和繁衍方面会处于有利地位,那些很快发现蛇的人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从而造就今天的我们。

乌梢蛇



蛇的外貌特征

蛇的体表完全由鳞片覆盖。

头部:部分鳞片上有疣粒,这是蛇的触觉器官。

眼:无活动眼睑,视觉对运动物体较敏感。

耳:无外耳及鼓膜,但有内耳。

鼻孔:是呼吸通道,基本无嗅觉作用。

舌头:舌头前端分叉是为了收集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以产生嗅觉。

躯干:躯干细长,头与躯干间界限不明显,尾部较短。

四肢:其前肢在进化过程中被胸椎同化,后肢在部分蛇类中已退化,但仍保留有残迹,这些残迹在雄蛇交配时可用于抓紧雌蛇。

球蟒




蛇的捕食智慧

蛇类的食性广泛,涵盖了鱼类、蛙类、蜥蜴、其他蛇类、鸟类及鼠类等多种动物。在捕猎策略上,它们展现出三种主要方式:直接生吞、以身体绞杀窒息猎物、以及利用毒牙注射毒液致猎物死亡后再行吞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少数低等的穴居蛇种,大多数蛇都具备惊人的吞噬能力,能够摄入比自身头部直径大数倍的食物,这得益于它们能够大幅度张开嘴巴(最大可达130°并向两侧扩展)以及高度扩张的体壁肌肉,这些结构协同作用,将猎物顺利推送至胃内进行消化。

玉米锦蛇




蝰蝮蟒蚺

探索蛇类多样性


除了“蛇”字,“蝰、蝮、蟒、蚺”这些汉字也代表着不同种类的蛇。

蝰:“蝰”代表蝰科及蝰亚科。均为头部呈三角形的毒蛇。

蝮:蝮”属蝰科蝮亚科,是毒蛇,包括我国特有的蛇岛蝮和尖吻蝮(五步蛇)。

蟒:“蟒”指蟒科胎生动物无毒蛇,部分种类体形巨大,可吞下中大型猎物。

蚺:“蚺”指蚺科卵生无毒蛇,与蟒相似,如无毒、擅用绞杀、部分体形巨大等。

赤峰锦蛇




无所不能的生存大师

蛇类生活方式多样,无论是陆栖、树栖、半水栖还是海栖,它们都能自如适应。它们不仅能上树入海,展现出无所不能的特性。还具备“上天”与入地的非凡本领,通过腹鳞与肌肉的缩放产生移动力,实现多种运动方式,进而展现出游泳、攀爬、钻洞、弹跳和滑翔等出色的生存能力。

原矛头蝮




缅甸蟒—在中国最大的蛇


缅甸蟒在国内亦称“蟒蛇”,爬行纲>有鳞目>蟒科,是世界上的几种巨型蛇类之一,无毒,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中国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及东南亚国家。其体长一般最多不超6米。

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善攀援,可长期生活在水中。以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为食,捕猎时常缓慢接近猎物,用身体缠绕绞死,再吞食。

它常于夜间潜入村庄猎食家禽、家畜。在国内,野生缅甸蟒被任意收购和捕杀且栖息地被砍伐,导致其数量大减,面临濒危。

ps:重庆动物园就有展出缅甸蟒哦

缅甸蟒(白化)




在野外遇到蛇怎么办?

如果你不幸被毒蛇咬伤,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件事以帮助自己求生。

一、首先记住咬伤自己的毒蛇形态特征、被咬时间及自我处理经过,因为这对后续的抢救方式及须要注射的血清种类有关键帮助。

二、在靠近心脏的一端超过一个关节结扎,如手指被咬,应在手腕以上结扎,以减缓毒液的扩散时间。不过,不能结扎过紧,导致组织坏死。尽量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让血液短暂流通。

三、立即找到净水冲洗伤口,清除表面的毒液残留,同时尽可能多挤压排毒。对于神经毒素类毒蛇的咬伤,可以用工具扩大伤口,以尽可能把毒液挤出;对于血循毒素类毒蛇的咬伤,就千万不能扩大伤口,不然会造成血流不止。切忌惊慌,以免造成血流过快,导致引发急性休克。如有条件,可烧灼伤口1~2次,以破坏蛇毒。

四、尽快到医院就医,找专业人员注射与毒蛇种类相对应的抗蛇毒血清。

钛合金网纹蟒




什么蛇有毒?

毒蛇通常具有毒牙

而有毒牙的蛇一般分为三大类:管牙类、前沟牙类和后沟牙类。

世界上的毒蛇约600,其中约有200种能够致人死地。毒蛇之间的毒性有强弱之分,毒性极强的蛇可能十分害羞,不会主动伤人,一些毒性相对更弱的蛇反而值得特别防范。

王锦蛇




被毒蛇咬伤怎么办?

1. 保持冷静,保持距离

首先,遇到蛇要保持冷静,这也是最关键的。切记,大多数蛇不主动攻击人,只有当它们感到有威胁时才会攻击,所以不要搞大动作或发出大声音。然后,慢慢地远离蛇,保持至少几米的安全距离。

2. 尽量识别蛇种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识别那条蛇。记录它的体型、颜色、花纹等特征。这些信息对将来确定种类很有帮助,如是否有毒。

3. 不要与蛇互动

在观察蛇的同时,不要因为一时好奇而试图与蛇互动,不然很容易激怒蛇。

4. 不要试图杀死或捕获蛇

蛇既是保护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非法杀死蛇或捕捉蛇均属错误行为。蛇也是大自然的造物,值得受人尊重,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与欣赏。

5.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确定有毒蛇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那么建议联系当地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与设备,以安全处理情况。

网纹蟒




毒蛇克星

毒蛇是强大的捕食者,但它们也有天敌。这不禁令人感慨,万物相生相克,正是大自然的公平。


毒蛇的克星包括王蛇、蛇雕和獴


王蛇是无毒蛇类,能绞杀猎物,尤其擅长猎杀响尾蛇等毒蛇,且对部分蛇毒有抵抗能力。此外,在我国分布的王锦蛇也能捕食毒蛇,并能对部分蛇毒免疫。


蛇雕是捕蛇专家,动作敏捷,能制服并闪避蛇的反击,同时抵御蛇毒。

獴是捕蛇高手,能抵御蛇毒,尤其是灰獴因受体突变能阻止蛇毒结合,但并非所有毒蛇都能轻易被獴挑战,如眼镜王蛇。

棕黑锦蛇



请珍惜被误解的蛇!

尽管蛇被人视为可怕的动物,但是它们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上的蛇消失了,那么与其相关的动物及环境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小型动物都将泛滥成灾,因此蛇是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蛇作为地位较高的捕食者,可以控制其猎物的数量,如鼠类、鸟类、蜥蜴、蛙类、鱼类及昆虫等。与此同时,蛇也是其他更上层捕食者的能量来源,如猛禽、涉禽或一些哺乳类等。

眼镜蛇


在蛇年之际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

更加了解这些神秘的蛇类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