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三要诀”
对于防火,最忌“忘了痛”。我们每个人都应时刻绷紧“安全弦”,从火灾事故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不能让火灾的悲剧重复上演。
春季气温回升,风干物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季防火要紧期。近期,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火灾事故,类型不一,但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
为什么火灾频发,这值得我们深思。
图源|央视新闻
一
失于“责”。一些单位和个人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防火责任,比如有的工矿企业只忙于生产,却忽视了火灾安全隐患,对容易发生火灾的环节没有预判,设施不能定期巡检,对安全监管部门发现和提出的安全隐患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在这种情况下,不发生火灾就成为偶然,而发生火灾则成为必然。
失于“人”。一些人的防火意识淡薄是发生火灾的根本原因。比如,因电动车“上楼”引发的火灾,如果居民都能认识到电动车充电可能引发火灾,自觉做到不让电动车上楼,那么这样的火灾完全可以避免;有些山火是因焚烧秸秆杂草、乱扔烟头等引起的,如果有防火意识,进山不带火种,这样的火灾也完全可以避免。
失于“物”。电气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电气火灾大都与电线、电器老化,对电气使用不当,对设施设备疏于维护保养,对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等原因有关。像热水器爆燃、电熨斗电热毯长时间工作自燃、电动车充电爆燃等都属于电气火灾。电气火灾连续3年占火灾事故榜首。电气火灾扑救时存在触电和爆炸危险,容易演变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相比其他火灾危害性更大。

二
防火要“紧”。“人防+物防+技防”是最有效的手段。山东近期召开的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视频会议,对如何防范森林火灾提出了许多科学有效的举措。例如,建立林长、护林员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开展“一山一案”“双盲”应急演练,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监测预警,用好卫星林火监测,结合航空巡护、视频监控、地面巡护、高山瞭望等手段,开展全天候立体式扫描监测等。主打一个全方位、全时段,绝不忽松忽紧。对于单位、企业来说,都应建立健全巡检制度和防火应急预案,力争防患于未“燃”。
防火要“实”。火灾猛于虎,防火尤其不能搞“面子工程”,有制度不落地、有措施不实施。要压实属地责任,防火责任到人,加强督导检查,倒逼各环节切实落实责任。对防火责任不落实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防火要“快”。一旦发生火灾,要快速反应,抓住早期处置的最佳窗口期,科学统筹各方力量,提高火灾扑救全过程效率。一旦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响应要迅速、排查要细致、转移要果断,第一时间将涉险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发生火灾,只有快速、冷静处置,把火灾扼杀在初始状态,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化。
此外,火灾发生后也要加强舆情引导,及时有效化解重大敏感舆情,防范负面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
企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用火、用电、用气,严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员工应当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做到懂得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特殊工种、重点岗位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家庭防火,须臾不可放松。我们在家中要正确使用合格电器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和插座,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气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做到电源关闭;冬季取暖要确保安全,取暖设备与衣物、被褥等可燃物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人员离开时不能忘记关闭取暖设备开关,特别是使用炭火取暖的,要确保人走火灭;电动自行车不要违规“进楼入户”,不能在室内、疏散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停放和充电;定期清理厨房油烟管道、燃气灶具油渍,及时清理阳台、楼道可燃物,避免“小火星酿成大火灾”。
做好防火宣传。策划制作防火短视频、动画等容易吸引眼球的防火宣传作品;各类消防安全公益广告、防火知识短片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全媒体刊播;发挥出应急广播、农村大喇叭等在开展防火宣传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开展面对面宣传,督促防火意识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公众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以求在“万一发生火灾”时能够科学应对、降低损失。
“防火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对于防火一事来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让我们树牢防火意识,共同筑实“防火墙”,守护美好生活和绿色家园。
来源:山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