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流动的现代家庭故事

多重宇宙,这一之前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却给在电影中描述现代人的碎片化生活状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2023年06月03日,由索尼制作的动画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在国内院线上映。这部电影为2018年上映的《蜘蛛侠:多重宇宙》的续作。《纵横宇宙》延续了前作《平行宇宙》的故事,继续讲述“小黑虫”迈尔斯以及蜘蛛格温的故事。与此同时,在前作《平行宇宙》中就广受赞誉的顶级的视觉特效,以及独特而又多元化的美术风格也在《纵横宇宙》中得以保留,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切都使得《纵横宇宙》一经上映就广受好评,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图源:电影海报


作为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纵横宇宙》没有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整部影片在故事即将进入高潮的地方戛然而止,以至于《纵横宇宙》被观众看成是一部超级豪华的预告片。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纵横宇宙》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展示迈尔斯的家庭生活,以及格温与父亲的心结,这些内容加起来甚至比影片后半段的动作戏还要多。与后半段节奏飞快、视效炸裂的动作戏比起来,这些有关家庭的内容显得普通而又细腻。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格和节奏的内容,看上去就像是把一部文艺片和一部动作片剪在了一起一样。


这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纵横宇宙》这样一部主题是高概念的“多重宇宙”的超英题材电影,要用如此大量的篇幅去讲述这些平凡的日常生活?


实际上,在最近的电影当中,《纵横宇宙》并不是唯一一个将多重宇宙与家庭故事,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电影。今年荣获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瞬息全宇宙》,也是通过多重宇宙这一科幻概念,讲述了一个美国华裔移民家庭的故事。


对《纵横宇宙》来说,多重宇宙中的蜘蛛侠之间的互动,本身就是这个系列电影的出发点和根基。只不过在《纵横宇宙》这里,导演和编剧主动选择给了迈尔斯和格温很多展示他们家庭情况的戏份。

图源:电影海报


而对于《瞬息全宇宙》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这本身就是一个讲述美国华裔移民家庭所遭遇的关于事业,关于同过去的和解,以及同子女关系的故事,导演和编剧主动选择了用多重宇宙,这样一个在这个类型的电影中不常见的科幻元素来讲述这个故事。


《纵横宇宙》和《瞬息全宇宙》,就这样从两个相距异常遥远的端点出发,以一种双向奔赴的方式,最终达到了同样的终点。那就是以多重宇宙的科幻概念,酷炫的多样化风格,来讲述最日常平凡的家庭故事。


从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来看,《纵横宇宙》和《瞬息全宇宙》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瞬息全宇宙》在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大奖,可谓是满载而归。于是,我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用酷炫的风格化表现方式,以科幻的多重宇宙的概念,来讲述家庭生活的故事,能够达到如此神奇的效果?


在传统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例如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人物的身份是固定的,可以简单地用几个词语,概括出角色的大概情况。而影片的戏剧冲突,则主要来自角色彼此之间基于各自身份产生的矛盾,以及角色身份与所处环境的矛盾。这也是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惯常使用的处理方式。


但是,互联网时代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时间和空间这些过去把人与人隔开的障碍,现在已不再是问题,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互动。然而这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交流方式,使得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碎片化。与此同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也迫使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快速地不断切换我们的身份与角色。这一切都导致在当下的时代中,原本最为传统和稳固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就是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所引入的“流动现代性”(英语:Liquid Modernity,也译作液体现代性)这一概念。


流动现代性,也被称作晚期现代性(英语:Late Modernity),其背景是相互抵触和形成对比的身份和生活方式文化的碎片化的世界。鲍曼本人曾写道:“它的特征与个体有关,即不确定感的增加和矛盾心理的私有化。这是现代性的一种混乱的延续,其中一个人能够以一种流动的方式从一种社会地位转变到另一种。游牧成为‘流动现代性’人的普遍特征,因为他们像旅行者一样生活,不断变化位置、工作、配偶、价值观念,有时甚至更多——例如政治或性取向——将自己排除在传统的支持网络之外,同时使自己摆脱那些网络施加的限制或要求。”

在《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齐格蒙特·鲍曼将现代社会的特征概括为“无固定形态的,流动的,液态的,运动着的”。“我们这个世界所有或几乎所有事物——我们追随的潮流和注意的对象,我们所梦想和恐惧的事物,所渴求和讨厌的对象,以及希望与担忧的理由——都持续变化着。”鲍曼认为,与“先前的现代性”本质不同的“流动的现代性”已然成为当前世界的本质特征,试图以此概念来取代后现代性。通过与传统社会“沉重”、稳固、宏大偏好的对比,流动现代社会的轻灵、易变、不确定和不安全等特征便得到清晰阐明。而个体化则是伴随着从沉重现代向流动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亦即此过程中人们身份的变化。


这些流动性的变化,就使得当今人们在家庭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从之前那种静态,由于各自固有身份产生的冲突,变为了由于自身身份不断切换造成的对自我认知产生的迷茫,以及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无所适从。


在《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扮演的伊芙琳,需要同时应付年迈父亲的寿宴,暴走女儿的出柜,和丈夫的关系,洗衣店里每一位顾客的种种要求,以及她永远搞不懂的税务局报税员的各种要求。这些事情,每一个都需要她用不同的身份,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立即解决。这就迫使她在各种身份之间不停地流动、切换。伊芙琳在影片开头就表现出的,接近崩溃边缘的暴躁、易怒、火急火燎,也就来源于这种碎片化生活带给她的压力。

图源:电影截图


伊芙琳遇到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太过于日常,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所以我们习以为常,就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空气一样,反而很难注意到它。在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中,影片本身的重心和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会被那些更加具体的、角色遇到的问题所吸引。因此,在表现这种抽象的、现代的、流动性的、碎片化的生活状态上,之前的家庭题材电影,也的确有一些先天上的困难。而多重宇宙,这一之前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却给在电影中描述现代人的碎片化生活状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想要在电影中呈现多重宇宙这一概念,本身就需要镜头语言与故事节奏在多个宇宙之间来回切换。这就使得涉及多重宇宙的电影,天然就自带一种立体主义绘画般的,将各个宇宙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打散、解析、重组的过程。这种天生自带碎片化的效果,就使得用多重宇宙来诠释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显得格外的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在影片中,为了穿越成为多重宇宙中的其他身份,伊芙琳和威猛戴上那副神奇的耳机,做出反穿鞋、吃唇膏、割手指之类怪异的举动。这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行为,以一种夸张的、具象化的方式,展示了现代人在不同身份碎片之间切换、流动的瞬间。


另一方面,多重宇宙这个概念,恰恰暗合了家庭争吵时很常见的一种互相伤害的方式。正如伊芙琳在各个宇宙中,见到了成为电影明星的自己,事业有成的自己,甚至变成了石头的自己。“如果我当时没有嫁给你”“如果我当时没有生下你”“如果我当时……”这些我们在与家人吵架时经常会脱口而出的气话。在多重宇宙中,都变成了一种可以触及的真实。

图源:电影截图


《瞬息全宇宙》借助多重宇宙这一科幻概念,将现代人抽象的生活状态,不同身份相互之间的切换与流动,以及只存在于人们口中的争吵时的气话,这些在之前的家庭题材电影中难以表现的内容,都用最直观、最具画面感的方式呈现了出来。给出了家庭关系,这个自古以来就在不停讲述的主题,在当下的一个新的诠释。


如果说《瞬息全宇宙》的成功,靠的是影片制作团队的突破与创新。那么这场“双向奔赴”的另一端,《纵横宇宙》则是多年积累的水到渠成。


作为漫威最成功的角色,以及美国漫画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角色之一,蜘蛛侠与其他超级英雄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同于其他超级英雄或者在人格方面完美得像个圣人,或者拥有远超常人的财富与智慧,或者干脆就来自外星或者神秘国度。蜘蛛侠的创造者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将彼得·帕克设定为一个被本叔和梅婶抚养长大的孤儿,一个“有些自恋却又自我排斥、缺乏信心且孤单”的高中生。这种身份设定,使得蜘蛛侠除了面对那些超级英雄该肩负的责任外,同时也必须应对一些青春期少年经常会遇到的麻烦。这一贴近普通人的设定,成功引起了年轻读者们的共鸣,也为蜘蛛侠后续的所有故事定下了基调。


即使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漫画中的彼得·帕克已经由一个害羞的高中生成长为一个苦恼但外向的大学生,结婚并且成为自己的母校的老师。甚至在进入新千年之后,彼得·帕克更是取得了博士学位,创建了帕克工业,被媒体称为是“穷一点的托尼·斯塔克”。但是在漫威所有的故事中,蜘蛛侠一直是对家庭关系所用笔墨最多的。可以说,蜘蛛侠故事中所有的选择,所有的剧情冲突,都来自彼得·帕克对家人、亲友的羁绊与纽带。这一特点,构成了蜘蛛侠在漫威所有角色中独树一帜的特色与魅力,也使得蜘蛛侠拥有了漫威中最高的人气。


正因为此,《纵横宇宙》中会花如此大量的篇幅去展示迈尔斯和格温各自的家庭。


在家庭关系的探讨上,作为同样重视家庭关系的拉美裔与华裔家庭,《纵横宇宙》和《瞬息全宇宙》形成了某种互文。


《瞬息全宇宙》是以人到中年的母亲的视角来讲述的。因此《瞬息全宇宙》中的场景,就和伊芙琳本人一样,混乱、琐碎、有些褪色。而伊芙琳本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耗尽了自己的精力,想要努力改变却无从用力,想要与女儿沟通却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也导致了女儿乔伊产生了深深的虚无感,不知道在世界上如何安放自己,并最终成为了那个多重宇宙中的大BOSS。


《纵横宇宙》的视角则是迈尔斯、格温这样的年轻人。因此,在《纵横宇宙》中虽然也有格温与父亲对话时那样大色块的模糊处理,但是整体上,《纵横宇宙》中的场景是富有青春气息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炸裂感。在主角迈尔斯的眼中,他在家庭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清晰而又明确的。虽然他也会遇到蜘蛛侠/迈尔斯这样身份切换和流动的问题,但是这对迈尔斯来说,也只是多了一些生活上的麻烦,而没有造成更多的心理层面的困扰。真正困扰迈尔斯的,还是将要成年的人都会遇到的:想要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想要脱离家庭去探索更大的世界。这就像是以另外一个视角讲述的,伊芙琳与乔伊的故事。只不过在迈尔斯这里,蜘蛛侠的身份,赋予了他更强的行动力与信念,使得他能够鼓起勇气,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这场创作上的“双向奔赴”,看上去使得《纵横宇宙》和《瞬息全宇宙》到达了一个相同的终点。但是在这两部影片的身上,还是有着能够分辨出它们最初来自何处的烙印。


在画面表现上,虽然它们都呈现出多种风格杂糅的特点。但是细究起来,在究竟杂糅什么这一点上,两者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在《纵横宇宙》这里,多样化的风格主要用来区分各个蜘蛛侠,以及他们来自的不同宇宙。例如蜘蛛格温的世界采用了手绘水彩表现,到了迈尔斯这里则变成了美式的3D动画,印度蜘蛛侠带有明显的印度曼陀罗风格,而朋克蜘蛛侠则是极具个人风格的英伦拼贴范儿。除此之外,还有老式彩色漫画特有的色散与溢色,波普艺术的本戴点和故障艺术的数字噪点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构成了《纵横宇宙》独特的视效奇观。


所有的这些风格,都来自《纵横宇宙》诞生的那个地方——漫画和动画。从这个角度来说,《纵横宇宙》不仅以彩蛋的方式完成了对“蜘蛛宇宙”几十年来的漫画、动画,以及真人电影的总结,也以多样化的风格完成了对漫画和动画这一艺术门类的致敬。


在《瞬息全宇宙》中也是如此。影片中那些杂糅的出处,同样也来自它诞生的那个地方——曾经的香港电影。为此,在《瞬息全宇宙》中,不仅王威猛要耍一段像是山寨版成龙的喜剧功夫,扮演伊芙琳的杨紫琼也必须要秀一下自己作为武打女星的身手。而在其他宇宙中的伊芙琳,更是以各种身份和角色体现了香港和香港电影曾经的样子。


图源:电影截图


在多重宇宙这一元素的使用上,则更能体现两部影片各自的故事内核。涉及多重宇宙的故事,除了体现不同宇宙之间的差异来展示更多的可能性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故事中的多重宇宙,必须要有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这才是多重宇宙下的故事能够讲得通的关键。


对于《瞬息全宇宙》来说,这个共同点就是家庭题材的电影中最常见的主题,家人之间的爱和彼此之间对爱的理解。影片中的各个宇宙,都在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展示这一点。最后危机的解决,靠的也正是这一永恒的主题。


而对于《纵横宇宙》来说,这个共同点则成为了整部电影故事的关键。蜘蛛侠的故事当中,蜘蛛侠成为蜘蛛侠,都有一个必然的关键因素,那就是亲人因为自己的过失在自己面前去世。这是蜘蛛侠领悟到“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从而肩负起超级英雄责任的缘由。


在《纵横宇宙》中,这份缘由成了一个宿命论般的诅咒。为了确保所以宇宙中的蜘蛛侠能够成为蜘蛛侠,必须要让他的亲人在他面前去世。由这一设定引发出的,救自己亲人还是维持整个宇宙的稳定,这一加强版的电车难题,就构成了《纵横宇宙》故事主线。


这些烙印,使得《纵横宇宙》和《瞬息全宇宙》看上去就像是两个平行的宇宙。虽然有着相似的表象,但是内里却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核。而在其他地方也许还有着更多的宇宙,等着电影人们去发现。



作者:海客 科幻科普双栖作家、翻译、评论家,《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