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中国孩子都躲不开的老头儿,终于出书了……

他是励志偶像,他的故事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作文素材里,从幼儿园到大学,他的那句名言响彻了每一个校园——“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托马斯·爱迪生

虽然远在大洋彼岸,但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孩子能躲过这个老爷子,他是励志偶像,他的故事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作文素材里,从幼儿园到大学,他的那句名言响彻了每一个校园——“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他是一位创造力永不枯竭的伟大发明家,一生申请了1093项专利,其中光是照明专利就有263项,可以说,你生活中抬眼所见的不少平常之物,都是一座关于他的隐形纪念碑。

他还是一位拥有惊人商业头脑的实业家,一生创办了100多家公司。

但同时,爱迪生也是我们眼皮子底下,被忽视得最严重的熟人。

初步统计,迄今为止关于爱迪生的中文传记少说也有200种,但不少都是给孩子看的启蒙读物,薄薄一本小册子而已,真正像《史蒂夫·乔布斯传》那样由学者撰写的严肃大部头基本没有。

对于一位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来说,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并且随着尼古拉·特斯拉成为近些年不少影视剧创作的新宠,作为商业对头的爱迪生更被刻意丑化成为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奸诈小人,阴谋论甚嚣尘上……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常调侃爱迪生


所以,真实的爱迪生究竟是怎样的?

除了给历史以真相的正义感之外,在这个呼唤科技创新、寻求商业突破的时代,我们每个成年人,还是应该走出童年课本和电影,认真看看这本近660页的巨著——


《点亮黑夜:爱迪生传》


要强调的是,这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娱乐读物,作者埃蒙德·莫里斯是一位全球知名的总统级“御用”传记作家。

早在1980年就凭借一本《领袖崛起:西奥多·罗斯福》斩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里根总统任期内,他更是享有自由出入白宫的权利,并出版了《荷兰人:里根传》。

而这本《点亮黑夜:爱迪生传》则是莫里斯的绝笔,为此他查阅了托马斯·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珍藏的500万页爱迪生原始文件,还获得了包括爱迪生曾孙所藏家族档案等一大批常人难以接近的隐秘史料,历史7年方才完成。

埃德蒙·莫里斯


盛名之外:完整的爱迪生如何被看到

许多人试图记录下爱迪生传奇的一生,但爱迪生的女儿玛德琳曾说:

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玛德琳·爱迪生,1911年前后

似乎是为了回应玛德琳的话,莫里斯在《点亮黑夜:爱迪生传》中并不是简单陈列爱迪生的发明成就,而是对发明背后的人进行了大量的揭示。

在成书之前,他花7年时间做了大量信息收集工作,并且为了让这些“真相”更具有可读性,莫里斯非常巧妙地采用了倒叙形式,并将爱迪生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

正着读,你可以回溯这位“发明大王”的一生,审视他的成功,最后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反着读,你更有“沉浸式”体验,顺时探索不同阶段的爱迪生如何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每个阶段中,莫里斯都仔细探讨了爱迪生所做的发明策划,以及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是一个在发明事业上极其有野心的人,但有时并不是一个商业好手;他非常独立、有主见,但同时又免不了有一点成功者的小傲慢;他是众人眼中完美的“发明大王”,但在儿女眼中却并非一个“完美父亲”……


“天才”的背面

作为一个拥有263项照明技术专利、为1093项发明申请了专利的人,爱迪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天才”。

但童年的爱迪生,不仅与“天才”这个词不沾边,还被老师同学认为是智商有问题的怪人。

幼年时期的爱迪生,1850年前后

由于不适应课堂,爱迪生退学多次,比起课堂,母亲对他的教育意义更大。

在母亲的陪伴下,爱迪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从理查德·格林·帕克的《自然哲学》中获得了力学、电学、声学的启蒙。他甚至在自家的地窖中建立了小型实验室,在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据爱迪生自述,他从12岁起就没再听过鸟儿歌唱。失聪对旁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爱迪生而言,反而让他摒弃了外界纷扰、专注于自身。

事实证明,任何缺陷都不能阻挡强大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经过无数次实验,1868年的爱迪生终于申请并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专利——电子投票计数器。即使这个发明未得到重视,即使未来的道路仍不是坦途,但爱迪生的发明生涯一旦开启,便再也没有停止。

年轻时担任电报员的爱迪生,1863年前后


天亮之前,历经无数次失败

爱迪生凭借白炽灯泡名声大躁,许多人以为他是首个灯泡的制造者,但其实他只是改良了灯泡。

为了让灯丝发出持久的光亮,爱迪生同团队夜以继日,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制造出第一个“不会熄灭”的灯泡。这个炭芯灯泡持续亮了13.5个小时,让所有人看到了黑夜长明的曙光。

爱迪生的“新年夜灯泡”,1879年

比起灯泡改良,他和团队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将小小的发光物发展成一个大型城市照明系统。

为了开发电力照明系统,爱迪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前往实验室参观的人群很难认出爱迪生,因为他不修边幅,看上去就像在仓库里徘徊的流浪汉。《太阳报》报道:“他的助手说,如果不提醒,他会忘记吃饭、忘记上床睡觉。”

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睡着了,1911年3月6日(由米勒·哈森奇拍摄)

同改良灯泡一样,爱迪生在电力系统的开发上也要面对大量的技术问题,失败随时会降临。在同事们感到沮丧之时,爱迪生却依旧乐观,对于外界质疑的言论,他更是不屑一顾。

1882年,照明系统终于在珍珠街投入使用。黄昏时刻,街上的人们发现自己被柔和的电灯光晕包围,人类历史上一直以来的昼夜循环就这样结束了,爱迪生悄然地改变了世界。

爱迪生被灯泡折射的形象

关于爱迪生公司的电力系统,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八卦。

当时爱迪生公司的直流电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但当特斯拉决心推广交流电后,一场旷日持久的“电流之战”便开始了。

近些年来,网络上一些文章通过“电流之战”将爱迪生形容为一个压迫特斯拉的小人。

莫里斯在《点亮黑夜:爱迪生传》中以极其扎实的史料研究澄清了这个谣言。

爱迪生与特斯拉是截然相反的人,但二人的关系并不如外界所传的那样剑拔弩张。爱迪生曾去哥伦比亚大学聆听特斯拉的电气讲座,而特斯拉也对爱迪生表示了欢迎,甚至亲密地拉住了他的手。

至于电流之战,辩证地看,直流电和交流电都有其优缺点,这个问题现在都还有人争论。

而当年的爱迪生并未将精力放在这场战争太久,便将身心投入到下一个发明之中了。


斜杠人生,把发明作为终身追求

爱迪生似乎是不知疲倦的,除了广为人知的照明事业,他对声音、电影、国防等领域也有所涉猎。     

在发明电灯之前,爱迪生在大众眼中就已经是记录声音的“巫师”。

1877年,他改进了贝尔电话,并在改进电话机时发现了物体振动发声原理,发明了留声机。如同留声机留住声音一样,爱迪生也希望有一样机器可以留住画面,故而他又生产出了活动电影摄影机。

爱迪生画的桌上活动电影摄影图,1891年

爱迪生的第一台留声机草图,1877 年 

1900年,爱迪生开始碱性蓄电池的研究,这种电池在改进后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甚至应用于海军潜艇,参与了美国国防工事。

晚年的爱迪生,已经拥有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名气、财富、荣誉,但他仍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实验室。

1928年,他转向植物学,经过杂交研究,培育出了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用以提炼橡胶。关于橡胶的研究,成为了他生前最后一项重要成就。

托马斯·爱迪生在化学实验室沉思

回顾爱迪生的一生,他拥有1000多项专利,发明的热情源源不断、从未停歇,40岁时,他仍能在一天之中记下112个“新事物”的原创想法。

但是真正支撑他成为发明家的绝不是空想,而是他的工作热情和勤奋。

爱迪生生前曾坦率地进行自我评价:

地球上的一切都取决于毅力。我一生中从未有过任何创意,我没有想象力,也从来不梦想什么,我的那些所谓发明已经存在于环境中,我只是将它们拿出来而已。

我什么也没创造,没人能创造东西。

创意也不是天生的,一切都来自外部。

勤劳人从环境中“引诱”出创意,浑浑噩噩的人只会让创意躺在那儿,而自己跑去看棒球赛。

“天才”昼夜“泡”在实验室里,如果创意出现时他正好在场,他就能抓住;如果他不在场,创意还是会出现,只是会花落别家。

如他所说,他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

品味他不可思议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无法复制,但学习他的乐观、坚毅、勤奋就足以让普通人离成功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