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星际信使来访地球……

我们仰望的这片星空,与我们脚踏的这颗地球,究竟有着何种耐人寻味的关联?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一直是迷人的话题。2023年开年以来,《三体》《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编辑部》等多部大热影视作品,将“宇宙热”推向了更宽广的大众视野。

我们仰望的这片星空,与我们脚踏的这颗地球,究竟有着何种耐人寻味的关联?

假如一位星际信使从外太空来访地球,你是否好奇他从宇宙视角如何看待人类文明?

全球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美国超人气科普作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写进了他的最新科学史与哲学著作《星际信使: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STARRY MESSENGER: Cosmic Perspectives on Civilization)。

    

他以“星际信使”为题,致敬伽利略1610年的影响力著作,旨在唤起一种全宇宙意识。科学与社会、真与美、探索与发现、地球与月亮、冲突与解决方案、风险与回报、肉食主义者与素食主义者、性别与身份、颜色与种族、法律与秩序、身体与意识、生命与死亡……12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议题,汇成一种全新的宇宙视角。

在太空中环绕过地球的宇航员们通常会有的“概览效应”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吃豆人星云、猫眼星云,星云的名字为何如此千奇百怪?

如果你“杀死”了一个外星人,这算不算犯了“谋杀罪”?

我们是否每天都在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计算?

……

这是一部给地球人的反思之书,从“献给所有希望看到世界本来面目,而不是现在面目的人”开场,到提出“宇宙也想杀死你”的“警告”,最终回归至“活着本身就是一场庆典,每一个清醒的时刻都值得庆祝”的生活真谛。

这是来自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的“宇宙哲学”,从对解决全球冲突的见解到提醒人们活着是多么珍贵,泰森用他的热情和雄辩揭示了一系列辉煌而美丽的普适性真理,将关于宇宙天体的科普知识融入“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察和描绘这个世界。

以下为部分书摘:

(摘自《星际信使: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第2章 探索与发现)

怀疑论者常常认为太空探索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而更倾向于优先解决我们在地球上的问题。几十年来,社会问题的清单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包括解决饥饿和贫困、改善公共教育、减少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结束战争等。这些在任何新闻周期中都是抓人眼球的头条新闻,特别是当与美国政府每年在太空中花费的数百亿美元形成对比时,它们就更引人注意。

这一话题在印度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个国家最近加倍努力探索太空,其8亿公民却生活在贫困之中,其中一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贫民窟,这个数字比美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

奇怪的是,这些怀疑论者似乎从未想过我们是否应该同时进行两项工作:探索太空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世界上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清单早在人类探索太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让我们倒退3万年,“偷听”一下我们生活在洞穴的祖先的谈话吧。他们中那些有探索冲动的人向长老们请教,说:“我们想看看洞门外有什么。”明智的长老们集中讨论了一番,在权衡他们认为的风险和回报之后回答说:“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洞里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到洞外去冒险。

在今天看来,这的确是一次荒谬可笑的交流。但对一个太空探险家来说,这与平日听到的那些“解决地球上的问题要优先于太空探索”的有关言论也差不多。

关于我们洞穴祖先的最后一点说明是,他们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干净的水,他们吃有机植物和自由放养的动物——然而婴儿死亡率高得惊人,这让他们的平均寿命几乎不超过30年。所以,科学很重要。

来自宇宙的视角提醒你,地球只是一粒微尘,孤立于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宇宙中。洞穴与地球本身有什么不同吗?在我们第一次访问月球之前,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比任何15―16世纪的探险家对其目的地的了解都要多。我们对火星表面和火星车着陆地点的了解,比12―13世纪的波利尼西亚探路者对等待他们探索的太平洋岛屿的了解还要多,远远超出他们的海洋视野。我们花了几个世纪探索和绘制地球表面的地图,最终在1820年发现了南极洲。然而,我们探索太空的时间只有宝贵的几十年。

如果你走出洞门到外面旅行,可能就会发现有助于解决你在洞穴内的问题的答案。即使你想要怀疑这些答案的真实性,也需要具备开明的远见。你可能会发现多种多样的植物,可以作为药物。你可能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材料——木材、石头、骨头,可以用来制作工具。你可以发现更多的水、食物和住所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洞门之外还潜藏着洞察事物的视野,不仅有目的地,还有看待事物的新方法。你不需要科学家来告诉你这一点。美国作家T.S.艾略特曾经这样思考过:

我们将不会停止探索,

而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

将抵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第一次认识这个地方。

这是诗人所写的与宇宙观最接近的类似物。

最后,"本书献给所有希望看到世界本来面目,而不是现在面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