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良:我的老师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叫做“三严”,也就是严格、严谨、严密。
钱学森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安康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奋斗,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不仅如此,钱学森先生回国以后,还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
钱学森先生亲自为我们讲火箭技术概论和星际航行概论。钱学森先生口才非常好,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懂,知识面非常广。钱学森先生讲课时讲话的速度不快,但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他可以把很深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让学生们一听就明白。所以,钱学森先生的课在我们学生里有很高的声望,我们大家都喜欢听钱学森的课。钱学森先生不仅给我们上课,还不定期给我们作学术报告,让我们及时了解当时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同时还让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和研制小火箭。
同时,钱学森先生对我们也很关心,只要有空他就会亲自来到教室和我们座谈,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当时我们能近在咫尺地和大师面对面地座谈,真是感到十分的亲切,很兴奋。
钱学森先生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非常严的。有一次他的课程进行一次小测验,其中有一道题: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我们都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9千米,但是,我们中间有一位同学因为粗心,将第一宇宙速度写成了每秒7.9米。助教把这件事私下告诉了钱学森,他知道后非常生气。在下一堂上课的时候,把我们全班学生整整训了一个上午,他说:每秒7.9米?自行车都比你快,你还想上天去?你们这些人将来要去搞“两弹一星”工作,出现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一个单位的错误、一个数字的错误,那是要死人的。发射出去的火箭就有可能回过来打到你自己的。
通过这件事情,钱学森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叫做“三严”,也就是严格、严谨、严密。他告诉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要么不学习,要学习,一定认认真真学,做好每一件事,一定要做到严格、严谨、严密,从小事情做起,养成好的习惯。”
钱学森先生的课程上完了,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他的考试办法和现在的考试办法完全不一样,采用开卷考试,大家可以把座位里的教科书、参考书、资料等等都拿出来看,就是不能讨论。
考试就出两道题。第一道题概念题30分。这道题得个20分还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得25分以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第二道题是一个计算题70分。计算从地球上发射一个火箭,绕过太阳返回地球,把这个飞行轨道给算出来。当时我们学生一看这个第二道题,都傻眼了,不知道从哪儿着手。考试从上午8点钟考到中午12点,没有一个人交卷。钱学森说,没事,大家吃饭去,吃完饭以后回来再考。一直考到晚上6点钟,大家只能交卷了。同学们都被考得垂头丧气。
考完以后,助教一批改,80%-90%的学生不及格。这时助教都着急了,问钱学森先生这个课怎么交账?钱学森先生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告诉助教:“没关系,你就把每个人的成绩开方乘10就行了。”为什么开方乘10?0分开方乘10是0分,100分开方乘10还是100分。两个点控制住了,但是中间就不一样了。36分开方乘10是60分,就是说,你只要考36分就及格了!这下大部分同学都及格了。
考完试后再来上课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就说,你们这些人的数理基础太差了。其实我们同学都是从全国各个学校里边的尖子里挑出来的。但是,钱学森先生说这样不行啊,数理基础不好怎么去搞“两弹一星”呢!
那怎么办呢?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你们不能毕业,再延长半年进行补课。”当时钱学森说延长半年就只能再上半年课啦。在这半年里,我们新开了一门加州理工大学的《工程中的数学方法》课程,还补了一些其他的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以外,钱学森总共让我们做了3000多道很难的数学题。我们被逼得都无路可走了,但是,我们都咬着牙挺过来了,最后我们毕业了。
当时我们心里真有点不服气。但是一辈子都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能为国家做一点事情,做出一点贡献,所有这些的基础那都是钱学森培养出来的啊!正是因为他当时对我们那么严格要求,才让我们打下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作风,在这一生中我们才能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啊。一想起这些,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钱学森先生的用心良苦。今天想到这些,我要感谢我的老师钱学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