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体育中心:打造京西体育文化活力引擎

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发布时间:2022-02-16

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利用“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全新商业模式,打造京西体育文化及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五棵松体育中心 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五棵松体育中心及周边附属设施位于北京市西四环五棵松桥东北角,总占地面积28公顷,其中五棵松体育中心建筑面积16.8 万平方米,冰凌花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

高效利用:创造2008奥运遗产赛后利用典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成为CBA首钢篮球队主场,并相继成为NBA中国赛北京站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比赛场馆。除体育用途外,通过承接各类商业演出、颁奖典礼及会展等活动,年吸引观众数百万人次, 平均使用天数逾200天,场馆利用率接近80%,位列世界先进水平。自2012年至2019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利用效率不断攀升, 特别是自2015年起,活动总场次保持在年均70场以上,成为集体育、文化、娱乐、教育、生活等活动于一体的北京城市新地标。

华丽转身:4小时实现冰篮场馆自由切换

2004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在规划建设篮球馆之初,便已为场馆未来同步开展冰球项目预留了硬件条件。通过在场地下方预埋制冰系统和相应的制冷设备,使场馆无需大规模改造便可实现开展冰球项目的目的。经过升级改

造后的五棵松体育中心,由篮球场变成冰场只需4小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转场时间,且转换技术具有可复制性。2016—2017 赛季KHL(大陆冰球联赛)主场比赛,首次利用预埋管道进行制冰。五棵松体育中心也作为KHL 昆仑红星队的主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KHL联赛和NHL中国赛。2018年,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在此举行。此外,场馆多次承接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连续举办三届冰上雅姿比赛。

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制冰车 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低碳环保: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 + 超低能耗建筑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冰凌花)在冬奥历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传送到场地下预埋的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整个制冰系统换热效率更高,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综合能耗可节约40%以上。同时,二氧化碳直冷系统还可以保证冰面各点温度一致,使冰面温度恒定,质量更优,且无任何污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建筑采用若干节能措施“降低需求”,通过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围护结构所产生的空调冷热负荷,通过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降低新风所产生的空调冷热负荷,通过采用制冰余热回收降低项目市政用热量。“提高能效”,通过采用高性能冷水机组、高效水泵风机、风机水泵变频措施、冰场除湿优化等技术措施,提高设备能效,降低能源消耗,高效机电系统节能率77.1%。“开源补强”,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光伏发电系统替代一部分传统能源,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量。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若干节能创新科技。如国内首个传统铝合金幕墙系统,通过采用高性能玻璃,达到传热系数低于1.0W/(㎡·K)。

首次在冰场采用溶液除湿机组, 替代传统的电热转轮除湿。首次对冰场区域进行再保温设计,平衡保温和结露风险。采用磁悬浮冷水机组、大风量全热回收空调机组,热回收效率≥70%。冰场区域采用满足高清转播需求的LED 照明设计,照明系统升级节能23%。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赛后利用:打造京西体育文化活力引擎

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发展成为包括冰篮场馆、篮球公园、冰上运动中心、商业街区、体育广场等在内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综合体,成为带动京西文化体育活力的重要引擎。

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助力全民健身。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成为全季运动项目的场馆。冬季,利用冰篮转换,五棵松体育中心将举办冰上运动赛事和活动。HI—UP中央广场每年冬季也将举办期三个月并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冰上乐园。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成为向大众及青少年普及推广冰上运动,特别是冰球运动的基地。其他季节将推出五棵松全民健身活动,助推区域全民健身、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把五棵松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篮球圣地。

继续承接体育赛事。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继续承接NBA中国赛等职业篮球赛事,还将承接北美冰球联赛(NHL)中国赛等职业冰球赛事。继续承担好CBA首钢篮球队和KHL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主场服务角色。

开展文化体育类商业活动。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以文化、体育双擎驱动,承接国内外演唱会、时尚秀、舞台剧、企业庆典、新产品发布会等商业活动,开展篮球高端训练营、人气赛事等商业赛事活动,利用“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全新商业模式,打造“中国体育特色商业街”,成为京西体育文化及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扫码加蝌蚪五线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