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冰立方”,实现双奥场馆可持续利用
赛后,比赛大厅将既能承办游泳赛事,又能组织冰上赛事,同时还能承接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从而实现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长久利用。
编者按: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比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举办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场馆通过架空结构的转换,将原有游泳池区域变成冰壶场地,成为世界首个“冰水转换”的场馆。赛后,比赛大厅将既能承办游泳赛事,又能组织冰上赛事,同时还能承接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从而实现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长久利用。
国家游泳中心 图源:北京冬奥组委
历史辉煌:创造浓墨重彩的奥运历史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2008年1月28日正式竣工,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及水球部分比赛项目场地,共产生42枚金牌,其中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在这里一举拿下8枚奥运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单届夺取金牌最多的选手,也因此在奥运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 年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冬奥比赛任务,产生4枚金牌。
服务大众:嬉水乐园与赛事圣地
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游泳中心始终按照“百姓场馆”定位不断推动全民游泳健身运动发展。经改造后水立方形成奥林匹克比赛大厅、热身区、嬉水乐园三大功能区,成为了孩子们嬉水天堂和大众游泳健身之地。
截至2017年底,水立方共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1200余场次,为200万群众提供游泳服务。同时,国家游泳中心先后承办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系列赛、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等一系列国际泳联赛事,其中,国际泳联短池世界杯系列赛(北京站) 已连续举办9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已连续举办8年。
一馆两用:水冰转换拓展场馆功能
国家游泳中心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通过“水冰转换”变为兼具游泳馆和冰壶馆功能的场馆。此前,历届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都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制冰,而国家游泳中心成为了国际上首座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 即通过在泳池搭上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防水层,再建设高精度的冰壶赛道,开展冰壶比赛,转换时间约为一个月。这一转换模式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互换,大幅拓展了场馆的功能。其转换材料亦可重复利用,大幅降低了后期的拆除改造成本。
图源:北京冬奥组委
智能管理:打造智能、绿色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改造场馆中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二星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改造后的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冰壶比赛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BIM等技术手段,设置场馆能源管控中心对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消耗采取分项、分区计量控制, 建立能耗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监测平台,有效控制场馆碳排放,将场馆打造成绿色、低碳场馆。
赛后利用:多功能、全天候、全方位运营
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开展全民健身、水上冰上赛事、青少年训练、国家队训练保障以及各种文化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及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活动。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既保留游泳运动功能, 又满足大众冰上运动需要的“全天候双轮驱动”场馆。一方面继续全面开放,持续推动全民游泳健身运动发展。另一方面,将主泳池改造为冰面,举办冰壶和花样滑冰等冰上赛事之余,开展群众性冰上体验活动;同时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两块冰面。可开展冰壶体验、滑冰健身、冰上培训、冰上演出等冰上运动,每年可接待10万名以上的冰上运动爱好者参与健身,成为推广青少年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
承接水上和冰上赛事。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继续承接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各类国际和国内水上赛事。同时,承接世界冰壶锦标赛、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各类冰上赛事。此外,还将为国家游泳队、冰壶队及其他专业运动队提供专业的训练比赛场地。
举办各类商业活动和驻场演出活动。2008年以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了众多科技、汽车、时尚方面的品牌活动。赛后,将继续承接大型公关活动、产品发布、企业年会、大型会议、演出、酒会、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交流平台。
开展青少年冰上和水上运动教育。赛后,将复制目前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创建冰上俱乐部,与北京市各中小学联系,开设冰上运动课程。开发儿童体验馆,打造儿童素质成长教育基地,为儿童提供全产业链的产品和服务。
展示宣传冬奥文化。赛后将设置1500平方米冬奥文化展示区,通过各类宣传、活动等途径吸引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关注,激发大众冰雪运动参与热情。
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奥运会后一直保持很高的利用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作为“双奥”场馆遗产,赛后利用将不断丰富,功能日趋全面,成为既能满足大众冬季冰上运动需要,又保留夏季游泳运动功能的“全天候双轮驱动”场馆,形成“三季供水,一季供冰”的四季使用服务模式,打造精品赛演活动、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无形资产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育服务综合运营格局,助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文化休闲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