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来源:蝌蚪五线谱发布时间:2020-03-11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主任。

〖“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原创科普作品全民征集活动专家评审团成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AFLAS)副主席、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CLAS)理事兼教育培训委员会主席。《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工作,重点是实验动物人类疾病模型制作、评价和发病机理研究。创建了医学-比较医学学科,针对特定人类疾病,建立了比较医学指导下的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传染病动物模型平台,主持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项目,建立了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100余种。在国内外SARS、MERS和COVID-19疫情期间,均率先建立了动物模型,应用于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

除了教授、科学家的身份,秦川教授还是科普作家。作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的理事长,在历届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年会开设的“科普大讲堂”上,她总是利用这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走进学校、走进医院开展科普活动。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杂志上开辟了科普专栏。主编了《现代生活与生物安全》、《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等科普图书。面对社会一些突发事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专业解读,同时以科普的形式进行宣传。

作为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所长,她总是与可爱的小动物打交道,因此她也致力于普及与宠物相关传染病的防护知识,帮助广大宠物爱好者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宠物的健康。除此之外,她也会积极参与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服务基层的活动,为边远地区带去科学知识,改善边远地区落后的医学观念。

在SARS之后,H5N1、H1N1、H7N9、MERS、COVID-19等传染病袭来时,秦川教授总是“抗疫”在一线。而这些经历让她明白,知识能克服恐惧,要减少因传染病带来的恐慌,需要大力加强科普工作。

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中宣部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扫码加蝌蚪五线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