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学荐书 | 关于宇宙已知的一切,他全告诉你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了解科学,最方便可行、也最给人以精神享受的途径大概是阅读优秀的科普作品。
“如果你不了解科学,就无法理解现代世界的运作方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了解科学,最方便可行、也最给人以精神享受的途径大概是阅读优秀的科普作品。
经典的科普名著能够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而且不会过时。
有这样一本经典科普书,无论是院士教授,还是普罗大众,很多人都读过。即便你没有读过,也一定听过它的鼎鼎大名——《时间简史》。
它的作者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教授。
问世37年,这本书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霸榜147周,《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霸榜264周,全球畅销逾2500万册,成为现象级的科普畅销书。
自《时间简史》中文版出版至今,已经有超过10w读者打出了平均8.9的高分,入选豆瓣图书TOP250榜单。
2010版《时间简史》豆瓣评分(其他版本未列出)
虽然是一本科普书,但它的影响早已破圈,为读者们带来顶尖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以“万物理论”为锚点,融合哲学追问与科学推演,展现科学家如何从混沌中提炼真理。
《时间简史》不仅讲述宇宙的物理法则,还有对生命意义的浪漫诠释:人类虽渺小如尘,却因追问“我们从何而来”而伟大。
不过,《时间简史》也有“缺憾”,很多读者读过之后,都在吐槽“没看明白”,“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没基础是不是看不了?”
还有读者询问,目前上市的《时间简史(插图本)》中文版出版于2010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科学界涌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书中的内容是否过时?
这次,首次全面升级的《时间简史(插图版)》,一次性把读者的顾虑全部消除!
相较于旧版《时间简史》,新版《时间简史》新增了12张高清科学图像,直观呈现科技进展,还增加了30处注释,降低阅读门槛。
首张黑洞照片以及后续发布的偏振图像
同时,随书还附赠1份“导读”手册和1份“宇宙认知年表”:
“导读”手册:18位大咖撰写领读指南,陪你重历这段星辰之旅。
宇宙认知年表:可视化人类2500年的宇宙认知过程。
无论是读过还是没读过的朋友,这次升级的《时间简史》都将带来全新收获,千万不能再错过啦!!
01
《时间简史》的诞生
史蒂芬·霍金不仅是一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是一名科普作家,他以“将宇宙最深奥的物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大众”而闻名。
不幸的是,霍金在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渐冻症”,后来由于身体限制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但他从未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反而在轮椅上继续思考并发表多篇开创性论文。
在剑桥大学期间,霍金与罗杰·彭罗斯合作证明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奇点,即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2020年,彭罗斯因对黑洞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说,如果霍金还在世,或许他能与彭罗斯一同分享这一荣誉。
霍金与彭罗斯
后来霍金又提出黑洞并非永恒,而会因量子效应缓慢“蒸发”——这一“霍金辐射”理论将量子力学、热力学和引力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新方向。
在研究宇宙问题的同时,霍金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1982年,霍金的女儿露西面临升学,为了给女儿赚学费,霍金开启了一项新事业——写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并且定位不是学术著作,而是面向那些不了解宇宙但对此感兴趣的普通人。这本书就是后来大众熟知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中文名《时间简史》)。
1983~1984年,霍金通过口述完成了《时间简史》的初稿。他首先找到了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希望寻求出版,但编辑告诉他,书里每多一条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霍金听取了他的意见。最终,书中只保留了一个公式:E=mc^2。
但《时间简史》并未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美国)矮脚鸡出版公司的负责人在电视里得知霍金打算出版这本书时,急忙赶往英国和霍金签下出版合同,并支付了一笔预付款。之后,矮脚鸡出版社编辑与霍金反复讨论书中结构,将复杂的物理学公式替换成浅显的类比,并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和公式。
1988年,《时间简史》首次面世,用不到一百页的篇幅,既讲清了宇宙膨胀、黑洞和量子力学的要点,也在书中邀请普通读者一同思考“我们从何而来?宇宙为何是这样子的?”这样的大问题。
正是这种平实而又不失深度的写作风格,让《时间简史》迅速成为全球科普经典。
02
《时间简史》到底讲了什么?
为什么值得一读再读
具有启迪人类对时间和宇宙奥秘深刻思考张力的作品,从来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作为一部经典作品,《时间简史》讲述了宇宙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还解释了黑洞、时间、空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听上去很玄学但其实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三代探测器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图
同时,霍金在书中也讲述了自己的主要科学成就,他说宇宙可能不存在起点,也没有边界;黑洞其实会慢慢“蒸发”;以及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理论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无边界设想等等。
虽然讲的是科学前沿问题,但他尽量用简单语言让大家都能看懂,哪怕不懂,至少也能感受到宇宙有多神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就在新版《时间简史》附赠的“导读”手册中谈到他读《时间简史》的感受:
“
在我看来,《时间简史》这本书有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就是为读者介绍宇宙,包括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宇宙里面的包括黑洞等各种天体以及背后的物理学规律,其实这些内容在很多科普书里面也都能够找到,和霍金写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另一个主题就是霍金本人对物理学、对黑洞以及对宇宙的理解,可以说是霍金本人一生对科学的主要贡献,这个主题其实也贯穿了这一本书。
能够把自己一生的科学贡献贯穿在一本如此流行的科普书里,这样的科学家必然是大师级的,说不定除了霍金就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
”
03
全面升级的《时间简史》
有哪些新意?
这一次改版的《时间简史》,有10页新内容首次收录,其中包括霍金2016年撰写的“新版前言”及“新发现”一章,梳理了近20年来的宇宙学新发现。
同时,书中还加入了30个新注释,包括术语解释、背景补充、前沿进展、拓展阅读等,字斟句酌,力求让每位读者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新版《时间简史》另一大升级就是全新的视觉和阅读体验:
新版此次采用了全新的版式设计。
虽仍沿用了原版书的双栏设计,但左栏留空,用以放置新增的注释等内容。通过对书中的图片进行优先级分类,将与文中内容相关度更高、有助于解释科学概念的图单独成页,并佐以银色背景强调,而相关度略低的图则插入正文或左栏,相关度更低的图则进行了替换或删除。
上:老版,下:新版
旧版因完全沿用原版书的版式,有些地方存在图文脱节或者阅读顺序不清晰的情况,此次新版也都做了改善。
考虑到过去二十年间,我们在观测上取得了诸多新进展,如第一张黑洞照片、韦布望远镜升空等,此次新版通过图片替换、增补,希望通过这些图片直观呈现科学新进展,让黑洞结构、时空模型等不再模糊,使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抽象概念,真正做到了“图也能讲科学”,提升了图文协作的表达力,让知识更直观易懂。
此外,在图片表现方面,新版对部分插图进行了修清等操作,图像细节有所提升。
首图由原来的哈勃深场图替换为韦布第一深场图,但为了纪念哈勃望远镜,后文仍保留了一张哈勃极深场图。
在印制上,此次新版采用了非常适合印制图片的涂布纸,同时,为了避免强调图片而印的背景专色银将书蹭脏,还额外过了一道亮油,既能避免蹭脏,也能给书页多一层保护,让你常翻常新而少后顾之忧。
虽然书页过了亮油,但反光情况也比原版的铜版纸少,更适合在夜深人静时在台灯下阅读,思考人类与宇宙。
全新的设计赋予了经典作品全新灵魂,让阅读从视觉开始享受,感受设计与思想的共鸣。
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时间简史》讲述的不只是既成的历史,也是发展的历史。其中的许多洞见,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证实,新的观测与实验也不断拓展着我们对宇宙边界的理解,让人常读常新。
《时间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