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时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生物学科普作品。这本书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历史视角展现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从公元前5世纪到当下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进展,能帮助读者对生物学、生命科学乃至生命本身建立一个清晰而朴素的认知。
这部著作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永无止境,它是一份认知自然的摘要,也是激发人们科学探索之心的火种。希望它能启发更多心怀好奇之人,一同踏上揭开宇宙奥秘的征程,为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贡献力量。
《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是一本“有料”“有趣”“有心”的绘本。“有料”,书中包含丰富的科普知识点,让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吃得透”;“有趣”,浅显易懂的漫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有心”,书中精心营造的陪伴感,让石油科普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感受石油之美、能源之美、科技之美。
在这本书里,巴克教授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及其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并在其中穿插了不少故事,使它的可读性很强,让读者脑洞大开。希望此书能像巴克教授所期望的那样,进一步激发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希望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从事科学研究的极大乐趣。
人们喜欢仰望星空,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壤。事实上,土壤中藏着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在《土壤的奥秘》中,作者用独到的眼光带领读者发现土壤的美丽、探寻土壤的奥秘。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读后令人仿佛进入一种“看土不再是土”的境界。《土壤的奥秘》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科普佳作。
该书凝聚了郭院士长年钻研探索的心血,从著名的 EPR 佯谬和薛定谔猫佯谬开始生动地演示了从量子力学到量子信息学的发展进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量子密码、量子模拟和量子优盘等,还高瞻远瞩地展望了量子信息引发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将对物理学带来的深刻影响。郭院士的这本科普书不仅解答了当前社会上关于量子信息的种种疑惑,还展现了量子信息的精妙之处及其广阔应用前景,一定会吸引新一代年轻学子投身我国量子信息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研究,相信这也是毕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郭院士撰写此书的心愿。
本书选择了“探索太空”作为主题,从太空的神秘奇妙入手,内容涵盖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太空探索主要历程、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太空探索工具和手段的基本介绍、当前太空探索中的热点和难点等,穿插了相关科学人物和历史事件介绍,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
这本精辟而富有洞察力的书,不是仅仅局限于传播院士卓越成果以及宣扬院士精神品质,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有趣而适时的科学家事例,并着眼于院士得以建功立业的思维特征、思维方式、思维技巧、思维规律,从简要的事例中提炼出复杂的“院士思维”,总结出已经取得成功的院士智慧,泽被后学、嘉惠新人,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进取,突破更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强大我们的祖国,造福全人类。
这本书以科学的理念、体系的视角和系统的技术,较为详细地剖析了元宇宙的发展由来、脉络和趋势。书中的一些观点引发了我的共鸣,相信也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未来世界的无限畅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真实的可贵。真实,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写人叙事的基本要求。赵永新笔下的科学家,则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让人觉得可亲可近、可爱可敬。不管是好管闲事的师昌绪、诗意充盈的徐凤翔,还是有股子虎劲儿的邓兴旺、上课爱谁懒觉的朱健康;无论是严谨冷峻的邵峰、朴实无华的李文辉,还是活泼率真的颜宁、沉醉于数学王国的许晨阳,读后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