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丨末日英雄:天书(四)


图片


本期科幻小说来啦~

今天继续为大家推送:


04

折线和大矿场

末日英雄:天书(四)


技术,要将我们带向何方?

夕阳落山,夜风驱散酷暑。到了吃饭时间。每天最难过的就是这时,儿时对吃饭的回忆成了再也回不来的过往,从成年起,食物配给越来越少,只能勉强维持。对着粗糙难吃的食物,爷爷却吃得津津有味,大口狼吞虎咽。

那根“折线”的证实,彻底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整个星球的文明史。

群能实验的终止,让爷爷像丢了魂儿一样,一蹶不振,再也无心去碰什么实验、读什么理论。反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接触到一些古代的怪志异说后就一头扎了进去,沉迷而不能自拔。后来,他利用自己在科学界的名望,四处发表“邪说”:“绝对真空线”的两端一定会出现折角!你们一定会看到!

绝对真空线,是科学界那时又一奇怪发现。新投入使用的超级望远镜,观测到的宇宙空间中存在一些部分特殊的空间,其内部呈现出极低的量子涨落,仿佛无处不在的“虚实粒子湮灭之海”,到了这里就绕道而行,空无一物,绝对的真空。随着观测的深入,发现这些空间渐渐连成了一条笔直的线,横亘天际,长达1200多光年。

爷爷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给出了一个函数,用以精细计算两个折角的比例关系。还说这和宇宙文明间的基本法则有关!疯子越是有模有样就越贻笑大方,他成了科学界茶余饭后最火的段子。

不知道那段日子爷爷是怎么挺过来的,直到八年后,第一个折角被发现,约172度;又过了不到两年,在遥远天球的另一侧,第二个折角被发现,148度。带入“疯子函数”,居然完美吻合!

从万人唾弃的疯子回到万人敬仰的神坛,可能只需要短短十年,也可能一生都等不到。

幸运的是,爷爷等到了。

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期待“神”、也就是原来的疯子,给出背后的答案。但爷爷被政府约谈几次后,就再未在公众面前露过面。神蒸发了,无影无踪。

我说:您是幸运的,有生之年被证实了。

爷爷却沮丧地摇着头:我宁愿永远做个疯子,永远不要被证实……

几年后,正处在剑拔弩张的东西两大阵营中的国家,陆续停止了军备竞赛,转而倾尽全力去资助新的物理学实验。当群能项目重启时,爷爷已经老态龙钟,精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了,无数年轻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历史的突然转向和爷爷的那个惊天预测有什么关联?没人知道,爷爷自己也从未对任何人透露。

群能实验耗费了无数国家巨大的财力物力,举步维艰,有价值的新参数组合寥寥无几。但资金的海量投入下,总会有新的发现,正如哲学家早已给出的答案:量变积累质变。

质变来自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数百年前的故纸堆。

有几个年轻的科学家,由于资历浅,没能挤进各个火热的主流群能研究团队,只守着一点可怜巴巴的经费在门外徘徊。偶然间,他们在数百年前的文献资料中发现:那时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块不带电的金属板在真空中相距特定距离时,会被一种外力挤压,互相靠近。背后隐藏的原理也早有系统化论文——负能量。即两板之间的特定距离激发了某些粒子的特殊效应,使得该空间内的能量越过最为严苛的那道数学门槛——零,呈现出负状态。

当时没人能设想出来负能量该如何应用,所以这一发现一直没受到太多重视。年轻的科学家坚信:能量即物质。既然有负能量,就一定有负物质。

并且他们推算出:假如真能把负物质提取出来,再将其通过某种方式“燃烧”使之转化为能量,他们一定能得到梦寐以求的那样东西——斥力。即密度更“稀薄”的空间!

这几个年轻人们历尽磨难,在茫茫无际的寒冷太空,耗尽半生,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块相当于指甲盖十分之一那么大的负物质,震惊天下。

第一次负物质能量转化实验对全球直播,考虑到首次实验的不可预测性,实验安排在远离空间站的太空进行。全套激发装置如同一幢摩天大楼。复杂的装置只为推动放在轨道上的那艘小小的飞船模型。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

安静地夹在轨道一端的负物质,透明的淡蓝色,像命运之神送来的宝石。在它前方的细长轨道上,停放着一艘造型敦实可爱的实心金属飞船模型。装置启动,监视器无声地记录下了那强烈的震动,似乎隔着屏幕都能听到轰鸣声!负物质开始猛烈衰变……一阵紫色的强光过后,镜头中只剩下一片狼藉,弥漫于真空中的烟尘过了许久才变淡散去。

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山一样高的激发装置被向后推弯,变成废铜烂铁,最奇怪的是——坚硬密实的金属残骸竟然像发面团一样,内部突然充满了细密的空隙,体积膨胀了数百倍,密度也随之减小。膨胀的空间范围内的一切物质也随着飞速膨胀。

那艘小模型不见了踪影,在诸多监控中的最后一帧中才找到它——被突然爆发的空间斥力撕碎。碎片携带骇人的膨胀能量四下冲击,其中正对能量引导方向的一小块碎片,从监控距离和时间倒算,至少达到了光速的33%!

一时间,群能实验的经费、人力大部分都倾斜了过来。大规模负物质矿的开采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工程的顺利进展,逐渐演变为全民保障负物质矿的开采。

我也曾是保障大军中的一员。第一次飞向遥远的太空见到负物质矿场的景象,至今震撼依旧。

一块块亮银色的金属板,按着同心圆的形状排列着。仔细看,那些银板构成的圆环在缓慢围着圆心转动着。圆心处可以看到几个长方体,伸出章鱼触手一样的管道或线缆连接着一块块银板。

在那些巨大的章鱼触手上,有无数个移动的小点,是巡游在传送管道里的矿物运输车。

每一朵花的直径都比一些中小国家的国土面积还大。工程浩大,每年都有几万名矿工长眠于此。当时有工友说,声音越来越小,语气中透着悲凉。

因为提取了这些负物质,空间斥力减小,三体星系和我们的距离生生被拉近了十万分之一!

听起来不多嘛……

拉近的是整整一个星系!

采集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工友们都不知道,也不再说话,散去各忙各的了。

谁也没有数清这样的同心圆有多少个。只看到几千朵银色的花,从眼前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尽头。花丛没入遥远的夜空。

不久后我调到了位于地面上的小剂量转运仓,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负物质。转运仓最大的不同是特别低矮,所有人伸手就能够到屋顶,在盛有负物质的容器被“举”到实验室后,我才明白房屋低矮的原因。普通物质受到自然向下的引力,而那枚透明的小蓝球却会向上直飘。精密称重器械被头朝下固定在房顶,小球“顶”在秤盘上。想挪动它时,需反向用力,想让它向左移动,却要向右发力推动。

淡蓝色的透明小球似乎天生欠这个宇宙一份能量,万有斥力。

工程持续了四十多年,几乎耗尽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政治制度也为此发生了巨变——严刑峻法,全力保障。

经济倒退了数年,平民阶层里没人相信精英阶层编的那些鬼话,各地民变四起,但所有政府都出奇地一致:铁腕镇压。社会像一张脆弱的纸条,正中出现了一条裂缝,两股力量还在死死向外拉扯,就在纸条马上被撕断的前一秒,政府终于公布了几项重要成果:激发器小型化成功、容器密度保持技术取得突破、负物质提纯技术完善,并且储量初具规模。梦寐以求的东西出现了——40%光速的飞船。

科学,会带我们去到无数地方,但最终会发现:其实都是一个地方——无尽的深空。

星海长风九万里,何处安心是吾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