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念念不忘的建筑,总该亲自来一趟吧
《圆明园的毁灭》中西洋楼建筑有何特色?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有哪些特点?《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采用何种结构?汪曾祺笔下的《胡同文化》到底是怎样的风景?



01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不仅仅是一条城市的地理主干道
更是生动的文化课堂和历史教育基地
7月2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
通过决议
将“北京中轴线——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左右对称

这条始建于13世纪
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的北京中轴线
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上的伟大创造
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不妨来场city walk
踏上一段
沿着中轴线的城市漫步之旅
沿途细细品味
那份“中正安和”的古典之美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02
圆明园 西洋楼建筑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圆明园的长春园北端
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西洋楼”
西洋楼主体建筑
以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洛可可风格为主

“西洋楼”还装置了多种形式的
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
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
均具西方特色
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
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
图片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 曹静彬/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开放时间:上午票入园时间为7:00-12:00,下午票入园时间为12:00-18:00
预约方式:圆明园实行预约购票入园,60岁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证件可免票入园,1.3米以下儿童可免票入园。门票预约方法:“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底部功能菜单→订购→门票预订

03
地坛公园 方泽坛

经由史铁生“注解”的古迹地坛
早已成了一处精神地标
多少人来到北京
只为看看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有何特色

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
不同于其他皇家建筑群的坐北朝南
地坛独树一帜,坐南朝北,以北向为正
这既体现了古代“坤”卦之说

图片来源:“地坛公园”微信公众号
步入地坛
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方形布局
从内外坛垣到各殿区围墙
再到方泽坛之坛台
无一不体现出

图片来源:“地坛公园”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开放时间:5月1日-10月31日6:00-21:3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6:00-20:30
预约方式:人工售票处购买:可在公园的人工售票处直接购票。如需半价或免票,请携带相关有效证件购买。手机购票:关注“地坛公园”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内的预约购票功能进行购买

04
颐和园 十七孔桥


登上万寿山
佛香阁以其巍峨之势傲立于群山之巅
八角攒尖顶金光闪闪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站在阁上远眺,昆明湖如镜
十七孔桥似玉带,横卧水面
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让人不禁感叹于
古人“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
图片来源:“颐和园”微信公众号
下得山来,漫步至昆明湖畔
最引人注目的
莫过于那座著名的十七孔桥
它是一座东西向的联拱石桥
横卧在东堤与南湖岛之间
这种结构使得桥梁既稳固又美观
桥上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一只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创意
夕阳西下时,余晖洒落湖面
金色的波光与古桥的倒影交相辉映
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在这里,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首诗

图片来源:“颐和园”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开园,19:00停止入园,20:00闭园。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开园,18:00停止入园,19:00闭园
预约方式:关注“颐和园”官方微信,依次点击“任你购”“开始购票”,正确填写预约购票信息,完成购票

05
史家胡同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曾这样写道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在北京众多的胡同中
有一条最为特别
史家胡同曾经居住过数十位古今名人
走进史家胡同
错落有致的灰色瓦顶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和谐
屋顶多采用硬山式或悬山式
线条简洁流畅
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的稳重

图片来源:“文明东城”微信公众号
我们继续前行
会发现史家胡同700米
保存的四合院有80多个
其中完整的有30多个
还会发现一些经过精心修缮的院落
它们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
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
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史家胡同中
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图片来源:“文明东城”微信公众号
地址:起点朝阳门南小街,终点东四南大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恰逢晴空万里
正是出行好时候
看了那么多建筑
你最想从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