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桥:金水绕紫禁的金水桥

故宫正门,以水、桥、城为基,与华表和门狮共同构成一个完美协调的整体。

自上古周代时期起,就有着围绕都城开凿护城河的历史,不仅是作为抵抗动物、敌人入侵时的防守工事,还有着象征“天河云汉”的意义。这在国内的各代古都,如南京、西安、荆州、襄阳、北京、保定、济南、开封等地均可看到。

其中,围绕着紫禁城的金水河,则是将河水规划与政权观念结合得最天衣无缝的作品。紫禁城建设于明成祖朱棣时期,作为明代迁都的巨制,集合了最为精华的中华建筑艺术。环绕的外金水河和宫内的内金水河共同承担着:御敌、用水、防火、排水、气候调节等作用。

金水绕紫禁,金水桥多功能并行

有河则有桥,横跨其上的金水桥,也堪称故宫第一桥,不仅作用明显,更是多桥同名。共由天安门外7座外金水桥,与午门内5座内金水桥共同组成。

外金水桥的中央5座与天安门5个门洞相对应,其居中的桥被称为御桥,与帝门对应,最高、最长、拱举也最高,两侧望柱上刻着雕龙云纹。御桥由19块栏板组成,其中跨河9块,连岸各延5块,组成“九五”之数,象征着九五之尊之意。

图源:站酷用户@ManJiang 摄影

左、右王桥和两侧的边桥则根据各自的通行等级,在长度、望柱高度、雕刻内容上品级递减。望柱使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装饰,这种通过望柱的高矮来显示皇权礼制内涵的设计,在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图源:CCTV

整个故宫正门,以水、桥、城为基,与华表和门狮共同构成一个完美协调的整体。

内金水桥上,通行入殿的必经之路

走入午门,便可见到5座恢弘的内金水桥。内金水桥横跨内金水河,作为故宫内唯一的河,内金水河从城内西北角引入,入宫后一直向南。初段的河西岸是内臣宦官住所,河东岸是皇室后宫居所,河水起到了分隔的作用。河水继续沿仁智殿、武英殿一直流过太和门广场。

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是宫中河道最宽的河段,其左右对称、弯曲入宫,端部略窄。位于弓背处的内金水桥,体量较外金水桥更小,栏板数皆为7块,不再囿于九五之数。中央御桥与两侧边桥的长度差别也只在数厘米之间,只是加大了边桥、王桥与御桥的间距作为突出。同时,望柱的设计与外金水桥一致,中央御桥使用云龙纹雕刻,两侧王桥及边桥仍是使用二十四节气望柱。

至于为何将河道修成弓形,有一种戏说是,河上5座桥彷如5支箭,代表着仁、义、礼、智信,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属于皇家的设计风格秩序井然,结合整座紫禁城严谨的布局,仍然可以从建筑细节上看到曾经的历史烙印。

600多年屹立不倒的紫禁城,蜿蜒流淌的金水河,见证了我们国家数各朝代的历史兴衰。

桥梁,不仅连接着这岸与那岸,也连接着历史与时间。登桥再看今朝,不禁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