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

屠呦呦教授小时候很普通,求学时代也并不出众,不过她有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就是对知识渴望和执着。“我喜欢屠呦呦教授领取诺贝尔奖时,在台上的自信和大气。但没想她发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是这么曲折、艰辛。”坩埚叹道。

  夜色如水,白色的月光静悄悄地照进了中医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比起以往简陋的实验室,如今的实验室灯光明亮,通风良好,崭新的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都被擦得锃亮。

  前些日子刚被从仓库里取出的试管小玻,因为管口有些裂缝,被实验员拿来摆放在桌上,时常会插着一朵鲜花,当做一个小小的花瓶。在实验室日子一久,小玻和周围的陌生伙伴成了朋友,这天他勇敢地第一个发言:“谁知道实验室走廊墙上的镜框里,那位穿黑衬衫的夫人是谁?”

  “出门第一个镜框?那是著名的玛丽•居里啊。科学圈第一女强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左边试验台上银色的马蹄闹钟小钟憋着嘴不屑道。

  “就连爱因斯坦都对居里夫人敬佩有加,称居里夫人有着无可比拟的坚强的意志,公正不阿的科学态度,严于律己的自我修养。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才会被挂在走廊里。”坩埚爬起来,挠了挠肚皮,揉了揉眼睛补充说道。

  “诺贝尔奖我知道,是科学界最高奖项。这个外国女人还真厉害。”小玻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崇拜地说道。

  “科学女强人咱们国家也有啊,还被人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呢,你知道是谁吗?”一旁只剩下短短一截的铅笔爷爷,抚了抚身上墨绿色的衣服说道。

  “谁啊?”小玻赶忙凑过去,扶住颤颤巍巍立起来的铅笔爷爷,脸上写满好奇。

  “就是今天还来过实验室的那位屠呦呦教授。”铅笔爷爷不满地瞥了小玻一眼,甩开小玻的手,表示自己不用扶。

  “屠呦呦?”小玻挠着头小声重复着,“这个名字很特别啊。”

  “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的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二字意为鹿鸣的声音。”铅笔爷爷一边捋着并不存在的胡子,一边说着。

  “我明白了,屠呦呦教授和居里夫人一样获得过诺贝尔奖吗?”小玻继续问道。

  “当然!你这小娃娃,来咱们实验室时间不短了,怎么啥都不懂!今天就让我老头子给你上一课。”铅笔爷爷跺了跺脚,有些生气地说。

  “好啊好啊,您多讲点。”小玻似乎没有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天真地又问道。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凭借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获得这项奖,这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人。”

  “疟疾?这是什么病啊?屠哟哟教授究竟发现了什么新药物啊?能获得这么厉害的奖项。”小玻又问道。

  “别说话,好好听着。屠呦呦极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对疟疾治疗非常有效的药物。疟疾是一种长期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流行病。被蚊虫叮咬或者通过血液传播。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尚书》中的《盘庚中》就有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疟疾就已经开始流行。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仍有97个国家和领土中的33亿人面临感染疟疾的风险。2013年,全球估计有1.98亿疟疾病例,58.4万人因虐死死亡。青蒿素这样一种有效药物的发现,拯救了很多人。”

  “青蒿素这么厉害!”小玻忍不住插嘴道,后边的话还没问出口,就被铅笔爷爷给瞪了回去。

  “屠呦呦教授小时候很普通,求学时代也并不出众,不过她有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就是对知识渴望和执着。这也是影响她一生的优点。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她选了当时比较冷门的药学系。毕业了选择了深造,又花了两年半在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刻苦攻读,为之后中医药研究积蓄了充分的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加入“523”项目小组,从此亲手书写崭新的青蒿素抗疟史。”

  “爷爷,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小玻话还没说完又被铅笔爷爷用笔头教训了。

  “都说了让你别着急!我从头讲,你才会明白屠呦呦教授的厉害之处。”铅笔爷爷顿了顿继续说道:“当时39岁的屠呦呦,一加入小组就被任命为抗疟疾课题组组长。别看这个头衔很响亮,但面对的情况非常严峻,当时设备和实验资源都非常匮乏。即使在这样的困境里,屠呦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认为应该从悠久的中华医学精华中入手。靠着强大的意志力,短短两个月,她不仅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内服和外服的中药方2000多个,还整理出以640余个方药为主要内容的《抗疟疾单验方集》。”

  铅笔爷爷往前走了两步继续说道:“这之后屠呦呦就开始制备各类中药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1970年屠呦呦和团队终于先后得到提取物、混合物样品120余个。但在这些药物在疟疾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都很孱弱。”

  “屠呦呦教授没有厌烦吗?放弃了吗?”小玻仰着头问道。

  “作为一个科学家怎么能厌烦?面对困难怎么会退缩?屠呦呦教授1971年带领同伴们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加入了100余种中药的提取物,和醇提取物样品200余个。经过对200多种中药、380多种提取样品的药物筛选,终于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这时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并不稳定。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与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相同,屠呦呦始终认为’忍耐和坚持虽然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她多次研读中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后,有了灵感:青蒿抗疟疾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高温提取的时候发生了酶解,应该使用更科学的方法提取。”

  “哇,终于有转机了啊?”小钟一路“哒哒哒“的跑过来,蹲在一旁插嘴道。

  “不久,屠呦呦和团队开始使用乙醇和水分别用于提取实验,发现乙醇冷浸的提取物抗疟效果好,也比较稳定。又经历多数次实验,1971年10月4号,191号青蒿素乙醚中性提取物在抗疟试验中,抑制率终于达到了100%,而且无毒副作用,抗疟药物显著。”

  “为什么是乙醚呢?”小玻歪着头问道。

  “乙醚这个家伙很奇怪,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只有34.6℃,不会破坏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有利于提纯。当时实验条件可不如我们现在这样完备,屠呦呦和同伴想到了一个奇妙的方法,他们找来七口大水缸用于提取实验。由于实验室缺少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用具,实验人员只是戴着简易的纱布口罩进行实验。乙醚这个奇怪的家伙虽然对提取青蒿素有奇效,但对人体有害,屠呦呦也因此患了中毒性肝炎,但大家都没有后退一步。这就是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啊。”

  “我知道,我知道。居里夫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放射性的研究。但也正是因为这项研究,最后因病去世。看来大科学家都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坩埚挺着肚子凑过来,忍不住插了嘴。

  “后来呢,后来呢。”小玻跳着催促道。

  “后来啊,他们先是在小白鼠上做实验。没问题之后,又在猫、狗身上做了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实验以及病理学检查。还在与人类相似的哺乳动物猴子身上做了实验,所有的动物实验都成功了。我们得感谢这些小动物。”

  “是啊,还要感谢我们这些实验仪器。”小玻自豪地点点头。

  铅笔爷爷没搭理小玻继续说道:“屠呦呦教授认为不亲自试药是不可能应用于病人。所以屠呦呦教授带领着伙伴们开始进行人体药物实验。每天一次,连续服用了七天。结果并未发现药物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哇,从今天开始屠呦呦教授和居里夫人一同成为我最崇拜的偶像!向她们学习!”小玻眼睛闪着亮光。

  “很多人只看出来这些科学伟人的辉煌成绩,没看到他们吃的苦。1972年青蒿素已经提取成功,但屠呦呦遭遇了研究路上最大的挫折——实验室失火了,大量资料被烧毁。但屠呦呦教授没有放弃,没有被突如其来的事故打败。她又从零开始,带领伙伴们夜以继日修复资料、重复实验。”铅笔爷爷叹了口气,似乎想起了那场不幸的大火。

  “哇,咱这里还着过火啊?”小玻惊奇道。

  铅笔爷爷又道:“屠呦呦试药时候的大义凛然,很多人都见过。但谁又能领会小女儿多日不见她,叫不出妈妈的酸楚呢?科学家不容易,做个大科学家更不易,身为女性科学家则需要承受更多啊。”

  “我喜欢屠呦呦教授领取诺贝尔奖时,在台上的自信和大气。但没想她发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是这么曲折、艰辛。”坩埚叹道。

  “正是有屠呦呦这样的不屈不挠的科学家,正是他们身上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的科研才有如今卓著的成绩。”铅笔爷爷扭过头语重心长的对小玻说道:“你崇拜的居里夫人也具备这样的工匠精神。你的选择很对,屠呦呦和居里夫人这方面非常相像,所以你把她们作为榜样是正确的。哪怕你现在只是一个有些小问题的试管,只要咱们踏踏实实的努力,总有一天也会发现自己的用武之地。”

  “爷爷我懂了,您跟在屠呦呦教授身边很久了吧,知道这么多事情,还这么谦虚。俗话说,近朱者赤。我也要像您学习。”小玻诚恳地向铅笔爷爷鞠躬,表示敬意。

  “你这小娃娃,还会引经据典。我只是实验室里的一根小铅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实验室的伙伴们都非常节俭,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没被扔掉,发挥余热,这也是我的工匠精神呢,为喜爱的工作、为理想奋斗。”

  “我懂了,我一定向您学习,努力向前!”小玻跳起来举着右手,做了个一飞冲天的动作。

  “爷爷,爷爷,我还想知道屠呦呦教授更多的事迹啊。”

  “你啊。”铅笔爷爷背着手走了两步继续道:“好吧。我想想,就来讲屠呦呦中学的故事吧。”

  “好啊,好啊。”

  实验室里又热闹了起来。

  注: 文中一些数据和资料参考了以下资料

    1、 《呦呦寻蒿记》作者:编写组成员(按汉语拼音排列):胡志强 李丹 李岩松 邵轶然 孙振虎 王满元 杨岚 张文虎  执笔:邵轶然 李丹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2、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作者), 贾文浩 (译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