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书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编撰团队独一无二的“全明星”阵容。

中国科普及科幻作者们的创作早在建国前就开始了,虽然途中并非一帆风顺,但作者们心中为科普事业燃烧的一团火焰却从未熄灭过。科普作品让知识不再枯燥冰冷,也让每一个渴望真知的灵魂都有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如果说科普作品是普通读者触及科学世界璀璨群星的大道,那么科普作者正式这大道上的引路人。走上科普之路的读者首先能获得打开心智、远离蒙昧的机会,然后将掌握探索浩瀚宇宙之奥秘的地图。也许一部科普作品就能引导读者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而这一条条人生道路组成的正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十部极具代表性的科普、科幻作品,一起回顾建国七十年的科普之路吧!

3. 《十万个为什么》(韩启德等 编)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网络图)

好奇心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未知的世界,无论孩子还是大人,脑子里总是充满着无数的“为什么”,这套书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经典力作。《十万个为什么》畅销多年,自1961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已出过六版,累计发行量上亿。

本书内容内容包罗万象,通过提出一个个问题引出知识点,而每个知识点相对独立,可以“跳跃式”阅读,这种科普形式在当时非常新鲜,很受读者欢迎,引得出版商们竞相模仿。不过这种形式也并非编撰者凭空想出来的,他们参考了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同名作品以及《科学画报》“为什么”专栏的写法,再结合自己的创作理念,才决定采取这种独特的编写方式。

虽然这套书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编撰团队独一无二的“全明星”阵容:第六版总主编韩启德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各分册主编也都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因此,本书内容的含金量自然也非常高,能在短小凝练的篇幅内解答读者的疑惑,发散引出科学知识,而且经过多个版本反复增删,现在留下的都是精华,而且还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入了人工智能等时下热门话题。

有趣的是,这套书尽管明叫“十万个为什么”,但第一版事实上只问出了1484个“为什么”,随后的五个版本也无一能成功到达这个指标。不过就算真的达到了,大概读者们既买不起,也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