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2018科普创客大赛复赛成人组晋级作品。

〖2018年“科普创客大赛”参赛作品,版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违者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科学,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科学是一座冰冷理性的远山,只能远远瞻望;但在我看来,它需要一个走进日常生活的“契机”,让那么多知识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由此,科学不仅能拓宽你的视野,甚至能改变你的人生。

对于牛顿,你是一颗掉落的苹果;对于瓦特,你是滚滚烧开的水壶;对于袁隆平,你是果实饱满的水稻……而对于我,一个普通的人,你是一块“幸运”手表。

2004年,中学

故事还要说回14年前,彼时的我是个不起眼的中学生,成绩平平,人缘也一般,只有阿星是我的“死党”。

那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天,我从操场走回教室。阿星突然出现在面前,得意地晃了晃手腕:“你看,我妈给我新买的手表。”

“有什么稀奇的?”我没太在意,当年电子表很流行,我们班几乎人手一块。

阿星故意拖长声音:“内——有——乾——坤。”他边说边把表盘往外一拨,原来这是两层的,上面是表盘,下面是用玻璃盖住的三个造型粗糙的小骰子。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他故作神秘:“你别小瞧这手表,我妈说是向一个世外高人买的。总之:要是碰见什么难办的决定,就摇摇骰子,点数大(总和在11至18之间)、小(总和在3至10之间)会告诉你怎么做,而这个决定肯定是最佳的选择。”

我不信:“骗人的。”

阿星:“不信你试试。”

我:“行啊,把表借我。实验一天,保证破了你的歪理邪说。”

当日,教室里

上课铃响起,数学老师抱着一摞卷子进门:“今天临时进行随堂测验。大家把书本都收好,不要作弊。”

“机会来了!”阿星对我一脸坏笑:“赶快戴上手表,试试灵验不灵验。”

考题很难,我卡在一道单选题上了,已经在四个选项中排除了两个。

我看了看手表:点大选A,点小选B……心里反复默念,我开始晃动手表里的骰子:4,5,6。大,选A。

我郑重在卷子上写了个大大的“A”,随后也为自己的滑稽忍不住笑出声。

监考老师提醒:“专心答题。”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本文图片如未经说明,均来自pxhere)

午休时,数学老师带着改好的试卷走进教室。“这次考试,有位同学进步很大,他就是东东。另外这次选择题部分,咱们班就他全答对了。”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不由一愣。

老师走到我的课桌前:“考得不错,93分,要保持住。”老师第一次微笑地看着我。

下课后。阿星走过来,他故意把手表在我眼前晃晃:“老实交代,用了几道题?”

我:“拿不准的就用了,得有五、六道题。”

阿星:“全对了?那太灵了!这你还不信?”

我嘴硬:“这种事也不是没有,等我再试试别的。”

当日,篮球场

下午体育课上,大家自由活动。

几个男生在比赛跑步,我却没有参与,只是在一旁盯着观赛的小美。她是班花,我那时挺喜欢她,但因为觉得自己很普通,所以一直没敢和她搭话。

我看了看手表:“大,就去比赛,吸引小美注意;小,就放弃。”色子竟然显示5,6,6(大)。好吧,我鼓足勇气,大步伐走进操场。

神奇的是,那天我的状态格外好,脚步如飞,远超体育委员。

休息的时候,小美走近我:“看不出你挺有两下子的嘛。”我的脸羞得通红,但是心里很幸福。

这时,我也开始相信这只手表了。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当日,校门口

放学回家,我和阿星结伴而行。

阿星:“一天时间了,你信了吧?”

我:“信了,这手表真准!”

阿星突然想起什么:“我还没算过一次呢,让我过过瘾呗。”

我:“行啊,算什么?”

阿星指着前方的朝阳:“太阳是从西边升,还是东边升?大是西边,小是东边。”摇晃骰子,显示:6,6,6——西边。

我有点急了:“不对吧,再试试。”再摇,4,5,5。还是西边。

太阳从西边落下,第二天不会再从西边升起。

2005年,数学教室

自此,我知道“好运”手表是假的,但我没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毕竟事情太巧合!过了一个假期,我就带着手表,向数学老师请教。

“我先帮你梳理一下思路。”老师开始掰起手指头,“第一步,你要提出选择;第二步,你要扔骰子做选择。没错吧?”

“对啊。”

“那怎么能确定你的选择都是等可能发生的呢?”

“简单,不就是最基础的概率学嘛。”我胸有成竹,“如果骰子都是正常的,点大、点小出现的可能都一样,也就是等概率事件的1/2。” 

听到这里,老师摇了摇头。“不对,太阳那件事就不对。东升西落是自然规律,必然事件。所以,从西边升起来的概率只能是0 啊!”

“对对,”我承认错误,“提出选择和做选择是两个独立的事件,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概率的乘积。太阳西升概率是0,点数大小是1/2,也就是用0乘以1/2,结果还是0啊。”

老师点点头:“总算想明白一件事,至于其它的问题,你去找心理老师吧。”

我不理解:“为什么?”

老师倒是笑得开心:“要是所有问题都能用数学来解释,还要其它学科干什么?”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2005年,心理咨询室教室

看我是数学老师介绍来的,心理老师很热情:“挺好挺好,学科不分家,多学知识好啊……”

我一边用笔运算,一边对心理老师说明,“做选择题的话,我随机选一个答案,那么概率也是等可能的1/4。5道题都要猜,就是5个1/4连乘,等于1/1024。这个概率可太小了!” 

她看了一眼,笑得挺开心:“说是没算错,其实也是算错了。”

“选择题没有提示,只能靠猜啊!”我不服。

“这时候,就体现出心理学的重要性了。” 老师盯着我,“我发现,你的数学水平不差,但有时信心不足。这就是你考试成绩一直处于中游的原因。”他解释道:“我也不和你说太深奥的名词,看过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吧?你觉得自己瘸了,身体就真有点瘸了——这就是一种负面的暗示。”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图片来自网络)

老师继续解释:“当然,那种情况比较极端。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接受来自外界的暗示,只是有时不自知而已。考砸了,爸妈可能会怪你不够聪明,慢慢你会接受这种说法,滋生自卑、犹豫、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

她拿起手表:“相反,这块‘幸运’手表给你了一种正面的暗示,让你觉得‘如有神助’,其本质是帮助你肯定了自己,挖掘了潜力。就拿做选择题来说吧,很多时候你其实能确定答案,只是因为负面心理造成了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骰子只是一种辅助工具罢了。”

顿了顿,老师指着那些数字:“既然你有能力也有信心选择正确的选项,那么概率要比1/4大得多吧。”

“可是,运动项目我不擅长啊!”我又摇头。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心理暗示的一种。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你想在心仪的女孩子面前出风头,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我要成功,我要变强!”

“我讲讲你感兴趣的‘幸运’手表吧,”老师换了个话题:“在这个事情上,它是个调节性的中介因素,给予你一定的刺激。除此之外,比赛过程中同学的加油声、你不断高亢的情绪、身体适应强度……都是促成你超常发挥的中介因素——当然,手表是第一针‘强心剂’。”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我似懂非懂:“心理作用真有那么强吗?它能把普通人变成‘飞毛腿’?”

心理老师摆摆手:“记住我说的,学科不分家。心理暗示自然会影响身体变化,至于具体怎么运作,你去问生物老师去。”

2005年,生物学教室

听完我的解释和疑惑,生物老师若有所思。

突然,他把手中的粉笔向我掷来!我抖了个机灵,侧头躲开了这记“突然袭击”。

“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啊!”我有些生气了。

看我恼火的样子,他倒是挺高兴:“现在有什么感觉?”

我挥挥拳头:“脑袋发热,精神亢奋,有劲没处使。”

生物老师解释:“刚才扔粉笔的动作,就是一种暗示:让你感觉到危险,进而做出应对措施。这种暗示就是巴甫洛夫讲的条件反射,对个体而言就会产生应激反应。”他伸出两个手指,“反应包括了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前面的部分,心理老师应该已经告诉你了;后面的部分,你刚才也体验过了。”

“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

“你刚才生气的感觉只是身体内部的运作的结果,其中的过程可复杂多了!”说着他打开一张人体解剖图,边说边指着相关的部位:“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

我没想到一件小事包含了这么多知识:“老师,您讲得太复杂了。”

老师摆摆手,告诫我:“科学研究证明,适当强度的刺激对人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过于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的,都将是有害的。”

“谢谢您的提醒,我基本明白了,但还有一件事没解决。”我继续提问,“行动的选择还是受骰子点数的控制。为什么骰子的结果,和我想做的事情正好能达成一致呢?”

“这很关键。”老师竖起大拇指,“我刚才试了几下,发现很多摇骰子的点数都是大。这说明骰子‘内有乾坤’。”他拿起锤子和钢锯,“不介意做个物理学的小实验吧?”

看我同意,他砸开玻璃罩,取出其中一个骰子,剖开看侧面。“你看里面有什么?”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里面有个钢珠。

“这个钢珠就是骰子的重心。你可以理解为:它向哪里偏离,力量就指向哪里。”老师顿了顿,“对于正规六面体的骰子,重心应该在几何中心,也就是正中间。你瞧,作为重心的钢珠明显偏向数字大的几面,摇出来点数为大的概率也就明显增加了!”

“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这是赌博中较常见的一种骗术,你以为输赢结果是运气因素,其实背后是人为在操控啊!”

来自“幸运”手表的启迪

在请教了三位老师,运用数学、生物、心理、物理等学科知识,我终于明白了“幸运”手表的真相。

2018年

时隔多年,那只“幸运”手表一直被我珍藏。表带两边都被刻字:一边是“博物勤学”,另一边则是“自信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