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小心!你的肝正在被“隐形刺客”围攻!

说到“肝”,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熬夜、喝酒、脂肪肝?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

今年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说到“肝”,

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熬夜、喝酒、脂肪肝?



这些确实是伤肝的“头号通缉犯”,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群伺机而动,
危害更大的“隐形刺客”——病毒性肝炎!



01

病毒性肝炎家族大起底:谁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病毒性肝炎家族成员众多,主要包含甲、乙、丙、丁、戊五兄弟。它们虽然都叫“肝炎”,但性格迥异,危害程度大不相同。

甲肝和戊肝:这两位算是“急性子”,主要通过“病从口入”的方式传播,比如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海产类食物常是感染来源,尤其是贝类、虾、蟹等海鲜容易受到病毒污染。


不过它们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造成慢性感染。


乙肝、丙肝和丁肝:这三位可是“慢性子”,擅长“潜伏”,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注射器、针头、纹身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等)和性传播。


它们易在体内“安营扎寨”,慢慢损害肝脏,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02

守护“小心肝”,从预防开始!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手段

目前北京市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也为成人提供自费甲肝、乙肝和戊肝疫苗接种,未接种过疫苗的健康成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建议自愿自费接种。




增强体质 预防流感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纹眉等。




爱要安全,性要防护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饮食安全,病从口拒

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肝炎病毒感染




养好习惯,肝享安康

日常生活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健康饮食,少油限酒;保持心情愉悦,守护肝脏健康。


03

病毒性感染常见误区

误区一:病毒性肝炎都会传染,肝炎患者碰不得!

真相:并非所有病毒性肝炎都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患者共用餐具、密切接触等确实有感染风险。但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并不会造成感染。


误区二:我身体好,没有不舒服,不可能得肝炎!

真相: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早期症状隐匿,可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感染了病毒。等到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误区三:肝炎无法治愈,治疗也没用!

真相:随着医学的发展,病毒性肝炎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感染,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痊愈。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治愈率已达95%以上;乙肝虽无法完全治愈,但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肝炎患者,需要治疗!

真相: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肝脏损伤的人群。这部分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误区五:女生得了乙肝就不能结婚生子!

真相:女性乙肝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可通过乙肝母婴阻断,生育健康宝宝;女性乙肝患者的配偶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全国爱肝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全国爱肝日提醒我们关注肝脏健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肝炎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措施,主动检测,及时治疗,共同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