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有鱼又有狗的是什么鸟?
图一 图源ebird
除了体型大之外,该属成员的头部都有羽冠,其中冠鱼狗的最为“张扬”,它们的羽冠高高竖起,呈黑白相间色,看起来很像北美地区土著所留的莫西干头。
图二 发型很炸裂 图源UncleFai
在中国,冠鱼狗就是最常见的鱼狗,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翠鸟,身长大多超过40cm。冠鱼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北至北京、辽宁南部,南达海南岛,都能见到冠鱼狗的身影。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冠鱼狗这个名字,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翠鸟,甚至都很难将其与鸟类联系在一起,只当是某种鱼类或者狗的别称。
实际上,鱼狗这个名称是中国特有的称谓,而且由来已久。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鱼狗)中就有记载:“狗、虎、师,皆兽之噬物者。此鸟害鱼。故得此类命名。”
也就是说,彼时的人们就把这种会捕鱼的鸟类命名为鱼狗。
图三 飞翔中的冠狗鱼,羽冠收回 图源rajdeep mitra
此外,李时珍还介绍到:“鱼狗,处处水涯有之。大如燕,喙尖而长,背毛翠色带碧,翅毛黑色扬青,可饰女人首物,亦翡翠之类。”
从现在看来,这段文字虽然只有寥寥数句,却基本上将冠鱼狗的栖息环境和形体特征进行了说明。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鱼狗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名称也受到了学术界认可。
而在国际上,冠鱼狗被称为Crested Kingfisher或Himalayan Pied Kingfisher,可以理解为长着冠毛的翠鸟。
图四 图源junglesafari
图五 斑鱼狗的头更平,羽冠不突出 图源ebird
冠鱼狗的正式描述最早由荷兰动物学家特明克Temminck在1834年首次提出,而所属的大鱼狗属Megaceryle则是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雅各布·考普(Johann Jakob Kaup)于1848年建立。Megaceryle源于希腊语megas,意为“伟大”,或许是从它们体型所得到的灵感。
大鱼狗属的鸟类主要以鱼类为食,冠鱼狗也不例外,在民间,冠鱼狗还有着“花斑捕鱼郎”的别称。为了捕鱼,它们的栖息地常见于山地、河流、洼谷、湿地、水库等地段,在附近只要找一处岩壁缝隙或土壁洞穴筑巢,就能把吃住问题一并解决。
它们不仅在生活上很有规划,在配偶问题上也很有原则,大多数翠鸟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可以保持长期的配对关系。作为一种鸟类,冠鱼狗的雄性也遵循雄性更“艳丽”的规则,相比浑身只有黑白两色加斑点的雌鸟,雄鸟在胸前的位置会有鲜红色的羽毛装饰,看起来更醒目一点。
图六 雄性冠鱼狗,胸前的“红领巾”很显眼 图源Tokumi
繁殖期到来时,雌鸟会在巢穴中产卵,每窝一次最多可产下五个卵,在孵化期间,父母双方轮流进行孵化,大约三周后,雏鸟就会破壳而出,然后只需再过一到两周,就能随着父母一起学习捕食技巧,待到雏鸟掌握如何捕鱼后,也到了离开巢穴独自生活的时候。
冠鱼狗活动时大部分情况下为孤身一人,偶尔有“双鸟”同行的,但不曾见有集群活动,因为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会通过嘹亮的“gaga”声与同类中的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并标记自己的领地。
而从捕食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为了避免同行之间争夺食物,因为冠鱼狗吃鱼的时候有点像杂技表演,这里按下不表,接着往下看。
冠鱼狗捕食的时候很有耐心,它们会在水体附近寻找一个突出的位置,例如树枝或者岩石尖端,然后盯着水面,静静地等待机会。当它看到鱼或其他猎物(如青蛙)时,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和精准的角度潜入水中,用强大的喙捕获猎物并将其带回水面之上。
图八 冠鱼狗捕鱼 图源Josep del Hoyo
在捕获一条鱼后,冠鱼狗会通过快速摆头将猎物向石板上甩晕,以便于它调整猎物位置,可以从猎物头部开始吞下。
图九 冠鱼狗摆动头部击打猎物 图源Titash Chakrabarti
不过这种摆头会对冠鱼狗的眼睛造成影响,特别是捕获的鱼身体比较长的时候,就很容易甩到眼睛上,为此在摆头时,冠鱼狗都会闭上瞬膜,保护眼睛。
此外,冠鱼狗有时候还会把鱼抛向空中,在接住的时候变换角度,从而更好地吃掉猎物,只是这种方法一是得小心猎物没接住,二是可能会被同行抢走,因此冠鱼狗活动的时候通常都是独来独往。
冠鱼狗内心os: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作者:鱼鱼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获得者
清蒸鱼头、麻辣鱼头等各种鱼头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