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冬奥村的中国故事
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介绍冬奥村情况 在融入中国文化方面,三个冬奥村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北京村院子里的园林景观,契合了中国两百多年前展示皇家宫廷冰上运动的名画《冰嬉图》;延庆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村落形式,在核心区还保留了一个古老的村落遗址;张家口村在建设初期常规文物勘探时,在原选址上发现了建于约800年前的太子城行宫遗址。
2021年12月16日,北京冬奥组委举行新闻吹风会。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介绍,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冬奥村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完工,经过5年的历程,凝结了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政府、场馆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所有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绿色可持续、中国文化融入和赛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在三个冬奥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做了充分的考虑。而针对赛时的场馆的清洁与废弃物管理,北京冬奥组委也是对标国际奥委会清洁服务水平,编制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
冬奥村规划建设融入中国文化
在绿色可持续方面,三个冬奥村均符合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延庆村在建设过程中,避让了约130棵原生树木,整个赛区移植了2.4万棵树木至专门的奥林匹克林;施工现场的石块就地破碎,做成了建筑外立面的“石笼墙”,不仅取之自然,融于自然,还降低了工程成本。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介绍冬奥村情况
在融入中国文化方面,三个冬奥村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北京村院子里的园林景观,契合了中国两百多年前展示皇家宫廷冰上运动的名画《冰嬉图》;延庆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村落形式,在核心区还保留了一个古老的村落遗址;张家口村在建设初期常规文物勘探时,在原选址上发现了建于约800年前的太子城行宫遗址。冬奥村选址整体向东移了200多米,使得这片遗址得以完全地保护和展现。
在赛后利用方面,三个村都与赛后利用计划高度融合。北京村赛后将成为北京市高端人才公寓;延庆村按照四、五星级两个酒店模式进行建设和赛后运营;张家口村将在赛后作为滑雪公寓出租或出售。
新闻吹风会现场
冬奥村垃圾处理也是奥运标准
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举行期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类垃圾。针对场馆的清洁与废弃物管理,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对标国际奥委会清洁服务水平,编制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并组建培养了一支专业的队伍,为促进赛后行业整体水平提升贡献冬奥力量。
刘玉民介绍,此前国内尚无完备的清废服务技术标准体系文件,冬季大型体育赛事清废服务技术标准几乎空白。为此冬奥组委制定了北京冬奥会赛时清废服务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在该标准的指导下,历次测试活动都较好地完成了场馆内部的清废工作,填补了我国大型赛事清废服务技术标准领域空白,也可用于指导未来我国举办的其他大型活动的清废工作。
北京冬奥会严格区分闭环内外的废弃物。赛时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分为一般生活垃圾、重点管控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基本品类,其中一般生活垃圾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品类。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主任宋雪莹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主任宋雪莹还向现场记者介绍了大家关注的冬奥菜单,她表示,冬奥菜单的制定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三个冬奥村(冬残奥村)赛时将使用相同的菜单和菜肴配方,共计678道菜品,8天一循环。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春节,冬奥村(冬残奥村)的餐饮服务也将围绕中国年节庆主题,增添中西方特色餐饮美食供应,让运动员体验周到的餐饮服务,感受饮食文化交流的魅力。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综合处处长、北京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马博洋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综合处处长、北京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马博洋则介绍了北京冬奥村向残奥村转换的具体情况,表示北京冬奥村可在44小时内变身残奥村。“由于转换期只有44个小时,时间紧迫,按照国际残奥委会要求,我们已对转换期各项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并细化到小时,细化到分钟,细化到责任人,保证44个小时内完成转换工作。”
文并图/张雪恩
来自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报道